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近期,河南大学精心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铭记学校八年流亡办学的历史,追慕前辈先贤坚毅卓绝的气质,弘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大学精神,以特有的方式纪念抗战胜利,献礼70周年。
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教工合唱比赛。今年6月,学校以“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河大精神”为主题,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教工合唱比赛,全校33支代表队近3000名师生参加。他们用饱含深情的歌声与倾注心血的编排向抗战胜利70周年献礼,集中展示了河大人爱国荣校的情怀。
组织师生重走抗战流亡办学路。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重走抗战流亡路线采访团”沿循“一条抗战流亡办学路线”,奔赴信阳鸡公山、南阳镇平、洛阳潭头、南阳荆紫关等地,寻访办学旧址,采访感人故事,报道当时当地的办学、抗战情况。“潭头办学历史调研团”围绕“一个潭头办学历史调研点”,通过采访记录河大流亡历程,以口述史的形式挖掘潭头办学历史资料。其间,两个团队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持续推送相关校史知识、活动开展情况和成员心得随笔,再现河大烽火育才路,直播团队行走历程,讲述切身感受和体会,传承“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河大精神。
举办学校流亡办学潭头纪念馆开馆仪式。8月25日上午,学校全体党政领导干部齐集栾川县潭头镇,祭奠潭头惨案中牺牲的河大英烈,举办“河南大学流亡办学潭头纪念馆”开馆仪式,宣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表达珍爱和平、加快发展的决心。潭头办学旧址纪念馆由15间旧房改造而成,共7个展室,展线约长150米,主要分为八年流亡、潭头办学、人才汇集、潭头惨案、情深谊长、河大精神6个部分,充分利用光电设备展出大量珍贵的图片,还原抗战时期师生工作和学习、生活场景,集中展示了河南大学抗战时期流亡办学的情形,生动记录了河大师生延续中原文脉的巨大贡献。校党委书记关爱和在致辞中表示:“在流亡办学地举行纪念活动,就是希望全校师生继续弘扬在流亡办学中形成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河大精神,以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成就来告慰先贤先辈、回报血浓于水的潭头人民。”
举行国立河南大学复校纪念碑揭幕仪式。9月2日上午,学校隆重举行国立河南大学复校纪念碑揭幕仪式。校领导关爱和、娄源功、王凌、张宝明,碑文作者郝象吾先生的儿子郝立人,以及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仪式。娄源功与郝立人共同为纪念碑揭幕。1937年12月,在日寇的侵袭下,河南大学被迫南迁,开始了为期八年的流亡办学历程,直到1945年12月才重返开封。复校伊始,时任校长姚从吾决定立碑纪念,教务长郝象吾受命撰成《国立河南大学复校纪念碑文》,刊登在1947年3月1日的国立河南大学校刊上。因时局动荡,战乱频仍,立碑之事未成。今年7月,学校决定在明伦校区、金明校区以及龙子湖校区各立一块国立河南大学复校纪念碑,以志纪念,并告慰先贤,激励后学。
走访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干部。8月31日至9月2日,校领导王凌、雷霆代表学校分别走访慰问了杜明、卢胜才、窦林、徐诚河、张连善、马培莲、孟凡增、冯秋泉等8位抗战老战士、老干部,向他们致以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每到一处,他们都向老人献上鲜花,送上慰问金,并按照有关要求,把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亲手交到老人手中。
观看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9月3日,学校组织广大师生分别在明伦校区大礼堂广场、金明校区马可广场、学生食堂、多媒体教室及报告厅等场所观看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直播盛况,见证大国军威,感受民族豪情。直播结束后,一些学院立即组织了交流会,热议经典场面、分享观看心得。医学院来自新疆哈密的迪丽胡玛尔•阿不都热合曼同学激动地说:“阅兵式的场面很壮观,我深受震撼,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感到骄傲,也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在河南大学100多年的历史中,抗日流亡办学留下了重重的一笔。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学校就开始了辗转办学的历程。先迁鸡公山、镇平,后翻越伏牛山,至深山潭头办学。在潭头的5年间,学校因陋就简,不仅招生、教学和学术活动有条不紊,还云集了嵇文甫、张邃青等大批名师,并于1942年由省立升格为国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谱写了河南教育史上灿烂的篇章。1944年,垂死挣扎的日寇向洛阳进军,5月15日入侵潭头,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潭头惨案,学校师生及家属9人遇难,25人失踪。在日寇盘踞潭头肆虐逞凶的六天中,潭头人民置生死于不顾,舍身保护河大师生和图书仪器,河大师生与潭头人民建立了血浓于水的情谊。后来,学校还先后被迫辗转于荆紫关、汉中、西安、宝鸡等地,始终坚持教育报国,弦歌不辍,播撒火种,造福桑梓,谱写了一部感天动地的烽火育才记。日寇投降后,学校于1945年12月重返开封办学。
(河南大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