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多地出现旱情 郑州、平顶山、许昌等最严重

28.07.2014  22:34

  郑州、平顶山、许昌、周口西部、漯河北部重度干旱 平顶山郏县特旱


  因为干旱,全省21座大型水库蓄水量锐减近1/3 1150万亩农作物将受影响


  目前,省里已派出9个工作组督导抗旱工作,并紧急下拨5000万元抗旱资金救急


  新华网河南频道7月22日讯 大河网报道:这个汛期,雨水没有如期而至,旱情却悄然登场。河南旱情近几天成微信转发热词,河南商报记者求证得知,河南省中西部和中东部地区多地出现旱情。


  “重灾区”平顶山的供水水源——白龟山水库水位跌到历史最低值,引发全城节水。


  河南省财政日前紧急下拨中央特大抗旱资金5000万元救急,同时已派出9个抗旱工作组督导抗旱保秋、保人饮工作。


  旱情


  主要集中在河南中部


  郑州、平顶山等地最严重


  这两天,河南省高温炙烤,站在户外就好似头上顶了个大火炉。


  持续的高温加上降水稀少,旱情就像一只“火老虎”,凶猛地蚕食着河南的每一寸土地。


  目前除信阳外,郑州、平顶山、许昌、周口西部、漯河北部都出现了重度旱情,其他大部分地区为中度旱情,安阳为轻度旱情。


  省气候中心气候变化监测评估科副科长姬只杰说,这场旱情其实早在今年6月初就有苗头了。


  气候中心对全省110个气象站点的监测显示,6月4日就有一定数量的站点显示出干旱。7月3日以后,干旱范围迅速扩大。


  截至昨日,全省已有65%的站点达到中度以上的气象干旱,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中东部地区,中部大部分地区为重度气象干旱。92%的站点达到了轻度干旱及以上级别。而平顶山的郏县等多个站点则挺进了干旱的最高级别——特旱。


  “一旦达到特旱,随时可能出现灾情。”姬只杰说。


  原因


  入夏以来降水偏少


  也跟7月的两场台风有关


  近年来,每年6月、7月份河南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干旱,但是像今年这样的旱情却并不多见。


  省气候中心高工张善强说,这场旱情主要是由降水少引起的。今年入夏以来,除信阳外,我省整体降水偏少。


  若进一步分析干旱成因,张善强认为,跟本月的两场台风以及厄尔尼诺现象都有一定关联。


  他说,7月份共有两场台风影响我国。第一场台风沿我国海岸线向东北方向运动,将太平洋的水汽阻断,致使我省受持续的大陆高压控制,缺少降水。第二场台风往我国西南方向运动,导致我省受到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控制,没有冷空气,所以难以形成降水。


  至于大家普遍担心的厄尔尼诺现象,虽然也在影响着我省,但目前的影响很弱,具体是如何影响的,尚不好评价。


  影响


  全省1150万亩农作物受旱


  这场严重的干旱,也对河南省的农业尤其是秋粮造成一定影响。


  这两天,伊川已经向省气象台上报了灾情,称当地出现了中度干旱,将对玉米等秋粮造成一定影响,有减产的可能。


  昨日的河南省土壤水分分布图显示,目前,严重旱情主要出现在洛阳嵩县及其北部一带,还有许昌的鄢陵等地区。洛阳—三门峡一带,则为中度到重度干旱。平顶山的鲁山、焦作的博爱一带、永城、周口的鹿邑等地区为中度干旱。


  不过,河南气象科学研究所总工余卫东说,总体来说,我省约80%的站点还处于适宜状态,“虽然豫西一带较为干旱,但不少地方为山区,并非粮食主产区,所以未必会对我省秋粮造成较大影响。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昨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省有1150万亩秋作物受旱,其中严重受旱的有186万亩,主要分布在平顶山、开封、洛阳、商丘、漯河、郑州、安阳、濮阳等地。因旱造成山丘区农村14.3万人、2.68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受旱最为严重的平顶山有153万亩秋作物受旱,其中严重受旱的有72万亩,因旱造成6.9万人、1.98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水源


  21座大型水库蓄水量锐减近1/3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杨汴通介绍,由于去年以来我省持续干旱,地表水严重短缺,致使水库蓄水不足,河道径流锐减。


  截至昨天,我省21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21.88亿立方米,较有资料记录以来同期均值(30.92亿立方米)少蓄9.04亿立方米;全省108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6.55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均值(6.99亿立方米)少蓄0.44亿立方米。


  截至昨天,平顶山市昭平台、白龟山、孤石滩3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27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均值(2.95亿立方米)少了一半以上。


  持续的干旱已影响到我省平顶山、许昌、郑州、洛阳等部分地区城乡供水安全。


  重灾区


  水库水位历史最低


  平顶山全城节水


  此次旱情,平顶山是重灾区。


  平顶山自5月份入汛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61.3毫米,较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均值少了七成多。


  7月9日,平顶山市政府发布三级旱情预警,同时启动三级抗旱应急响应。


  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统计,7月18日8时,平顶山市供水水源——白龟山水库水位降至97.49米,已低于死水位,创建库以来水位最低值,严重影响城市供水安全。


  平顶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已启动应急供水预案,计划利用死库容向市区供水600万立方米,下一步计划再从昭平台水库调水800万立方米,同时在全市采取严格的节水措施,压减高耗水行业用水指标,并在市直机关率先实行定时定量供水,尽最大努力保证城市供水安全。


  “正常情况下,水库到死水位后,不能再往外调水。遇到特殊情况,要经过论证才能继续调水。”杨汴通说。


  政策


  紧急下拨5000万元


  抗旱资金救急


  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我省抗旱保秋工作,省领导对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和人畜饮水安全。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于6月11日、7月17日、7月19日下发了三次通知,并及时派出9个抗旱工作组督导抗旱保秋、保人饮工作。


  省财政日前紧急下拨中央特大抗旱资金5000万元,用于补助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助推抗旱工作快速开展,同时积极向国家防总汇报我省抗旱工作,争取在抗旱资金上获得支持。


  各受旱地区也迅速行动起来,对抗旱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充分利用各类水利设施投入抗旱工作。


  平顶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查了解灾情,及时召开抗旱专题会议,分析研究旱情,安排部署全市抗旱工作。


  据介绍,夏播以来,全省已投入抗旱资金8.27亿元,日最高出动劳力76万人,开动机电井38万眼、泵站863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92万台套,累计抗旱浇地5069万亩次,解决山丘区临时性饮水困难16.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