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团的民生“好声音”

09.03.2016  14:06
      3月6日下午,全国人大河南代表团进行分组讨论,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记者聆听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的发言,他们的建议是共商国是的民众之声,让两会变得更温暖,也让人们充满期待。

        何时才能解决农民“看病难”

        会议讨论伊始,全国人大代表、巩义市竹林镇党委书记赵明恩就向大家抛出了问题。“这些年,国家、中央财政在看病补助方面投资很大。2015年新农合补助标准是400元,补助标准上去了,部分药价也有下滑趋势,好多人都能看得起病了。为什么还依旧存在‘看病难’的问题?”

        赵明恩认为,看不起病不是问题,住不上院才是突出问题。去年省内大医院增加了9000多张床位,可是加铺情况也相对严重。“农民都能看得起病,但是都往大医院去,这几年乡镇医院基本都挺萧条,基础人员、高水平大夫越来越少。大医院床位紧张、挂号难。”赵明恩建议,希望能够从财力到人力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支持力度,疏散减轻大医院的压力。

        让农民既挣钱又顾家

        “河南各地特点不同,例如,在新县可以大力发展山茶油产业,在信阳可以大力发展茶产业,拓展绿茶市场,创新红茶还可以发展保健茶和养生茶,实现供给侧改革,引领生活时尚。”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羚锐公司党委书记熊维政认为,有了特色产业支撑,就可以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增强当地的“造血”功能,以此安置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从而实现总理说的那样,让农民既挣钱又顾家。

        他还建议,加强相关区域内贫困县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连片开发,协同发展,区域脱贫。要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务求重点攻克难题,避免乱撒胡椒面;要因地施策,精准扶贫,根据各地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

        扶贫关键要配好带头人

        “扶贫不是玩文字游戏,不能越扶越贫。”全国人大代表、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说,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安排,而要落实好这一战略,应当着眼于“关键少数”,配好基层组织的带头人,为精准施策助农脱贫夯实人力基础。

        范海涛可谓是一个参与扶贫的先行者。他自掏1.6亿元为全村建别墅的事迹曾被广泛传颂。作为基层干部,范海涛知道只有深入分析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才有可能找到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办法,做到精准施策,所以基层干部的作用绝不可小视。他认为,面对扶贫新形势,关键是要配好、配强基层干部。配齐、配好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基层干部,要从上到下形成共识,并提供组织保障。上级人事部门要通过干部交流、人员调配等多种方式,多把“能人”引到基层,想方设法为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带来技能、资金、项目及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的支持,更多地变“输血”为“造血”,就能如期实现全面奔小康,谁也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