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 转型正酣

13.10.2015  08:44

  夏邑县建设世界最大的缝纫线生产基地,民权县开出全国1/3的冷藏车,柘城县产出全国70%的金刚石微粉,虞城县造了全国85%的钢卷尺……       初秋时节,走进豫东门户商丘市的一些县,“世界之最”“全国领先”的赞誉,令人对这些县转型发展刮目相看,曾经的传统农区,县域经济活力绽放,粮食产量不减反增,工业生产焕发生机。       今年前8个月,周口、商丘等人口千万左右的农业大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均在10%左右,分别位居全省第1位和第9位。       不仅在豫东地区,全省108个县(市)县域经济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重“量”更重“质”,实现华丽嬗变,呈现出千帆竞发之势。       产业集聚驱动县域经济崛起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自古便是国民经济的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单元,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各国都把县域经济作为衡量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经过6年多发展,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助推下,河南经济总量与发展层次都有了显著提升,为河南爬坡过坎、攻坚转型打造了强劲的引擎。今年前7个月,全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工业增速近4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值的比重超过“半壁江山”,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县域经济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从发展实际来看,县域经济近年来在产业带动下实现了飞速发展,河南也在稳步由传统的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工业强省转变。但客观而论,河南县域经济还存在不小差距,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既是河南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潜力所在。       县域经济发展与产业集聚区有紧密联系和互动作用,可以简单概括为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发展县域经济除了城市建设,还必须依靠产业支撑,借此吸引劳动力就地择业,以产促城,以产带城,增强城市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县域经济的发展,又为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投资机遇,推动产业集聚区逐步由“制造型”向“智造型”转变,使产业集聚区实现专业化、市场化、高端化。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归根结底还是要围绕产业做文章。如今,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正在由“创业期”向“创新期”过渡,一批高端外向型企业在产业集聚区平台上实现集聚,产业链的黏合性和协同作业程度日益提高,产业集聚区愈加重视集群发展和创新发展,其规模效应将再创新高。       峥嵘已现,前景可期。在产业集聚区的引擎驱动下,河南的县域经济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后劲十足。随着产业集聚区的集聚效应和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河南县域经济将更加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口述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本报记者谭勇王冠星整理)       1       形势倒逼县域转型升级       省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2014年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报告》中,巩义市综合实力位居第二位,与2013年度持平,再次被新郑市超越。       巩义县域经济排名位次的变化,倒逼这个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痛下决心转型谋发展。记者在巩义市采访了解到,从生产笨重的铝锭,到如今生产轻巧的铝箔,漂洋过海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折射出铝工业大县巩义市的转型升级之路。       而今,巩义市的铝产业链条不断拉长,瞄准“高端化、终端化、高效益”大步跨越,曾经多年雄踞县域经济第一宝座的巩义市,正再写辉煌。       河南发展县域经济,曾有“十八罗汉闹中原”的老典型,亦有如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新思考,这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变化中,可以窥见一斑:不单以GDP论英雄形成共识,发展结构、效益潜力、民生幸福、可持续性、科技创新、外向度以及农业基础能力等,都是评价县域经济的关注点。       塑编产业和再生纸产业一度是濮阳县引以为豪的特色产业。但由于工艺落后、能耗高、效益低等缺陷,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濮阳县忍痛割爱,将塑编产业和再生纸产业停产或者转产。眼下,濮阳县正通过产业升级集中打造中原光电子之都和全省医用新材料产业基地。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在不断增强县域经济总体经济实力、逐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化水平过程中,应更多关注和谐发展、民生幸福和生态环保等。”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裴志扬说。       2       产业集聚谱写发展新篇       漫步在以电子信息和航空物流为主导产业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全省最大的产业集聚区,这里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已成为我省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域和投资的热土,迸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       县域经济的华丽嬗变,其强劲动力来自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使其成为全省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增长极。       “我省在发展路径上面临两个‘走不通’,即发达国家走过的高消耗、高消费的现代化道路走不通,自身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道路也走不通,必须走出一条资源节约、自主创新、要素集聚的发展路子来。”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集群发展,集约发展,产业集聚区应运而生,搭建起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有效载体。2009年,在规范整合原有300多个园区的基础上,全省确定了180个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每个县至少规划一个。       走进长葛产业集聚区,记者发现这里形成了完整的电力装备产业链。三荣电器给相距仅仅500米的天壕节能机电公司提供锭子、转子配套。天壕公司生产的电机,则能给相距不足1公里的森源电器配套。三家企业抱团发展,成本大大降低,许昌也将由此成为全国高效节能发电机、电动机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如今,全省108个县(市)传统产业得到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呈现勃勃生机,全省初步形成智能手机、家电、汽车、品牌服装等诸多生产基地,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沿着明确主导、集群发展的思路,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正拔节成长,驱动河南经济强势崛起。       3       县域经济发展更重质量       “县域经济发展不再单以GDP论英雄,并非不要GDP。”柘城县委书记梁辉说,经济实力具有基础地位和带动作用,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及水平档次,同时能增强政府财政能力,能使政府加大公共服务力度,让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从而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       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一路高歌,但发展质量的提升与之尚不完全对称,从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上看,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作为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决策,从去年开始,10个省直管试点县(市)实行省直接管理,一定程度上成为我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破冰之作。       “省直管县(市)建立在优进劣退基础上,是一种体制创新,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更好地激发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高卫星说,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省直管县(市)的发展优势已经开始显露,县域经济的发展积极性稳步提高,为河南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崭新、稳定的驱动。       就如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占仓坚定看好产业集聚“核变”效应。“依托产业集聚区这一科学载体,加速完善交通和物流系统,发挥后发优势,促进县域经济质量一体化提升,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张占仓说。       从“十八罗汉”到“省直管县”,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从“重视总量”到“量质并重”,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铿锵前行。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作为河南经济大厦基石的县域经济,正在谱写河南经济发展的辉煌篇章。③9       晒晒省直管县“成绩单”       本报讯(记者谭勇王冠星)作为我省县域经济的重要力量,上半年,全省10个省直管县(市)经济发展高歌猛进,走在了全省县域经济前列,加快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       经中央编委批准,从2011年6月起,我省在巩义等10个县(市)开展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2014年1月1日起,对巩义市、兰考县、汝州市、滑县、长垣县、邓州市、永城市、固始县、鹿邑县、新蔡县等10个县(市)全面实行由省直接管理的体制。       分产业看,上半年,10个省直管县(市)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1%,与全省增速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8%,比全省增速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3%,比全省增速高1.5个百分点。       从增速看,上半年,10个省直管县(市)中,GDP增速最高的是长垣(9.9%),最低的是汝州(7.4%)。7个省直管县(市)GDP增速高于所在省辖市,8个省直管县(市)GDP增速回升,9个省直管县(市)GDP增速超过全省。       从工业看,上半年,省直管县(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各月累计增速均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左右,成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5年上半年河南省直管县GDP排名       绝对量(亿元)增速(%)       巩义市     296.6     8.3       永城市     198.2     8.9       汝州市     165.36   7.4       邓州市     153.36   8.6       长垣县     125.48   9.9       鹿邑县     117.17   9.4       固始县     113.99   8.6       兰考县     96.97   8.7       滑 县     94.11   8       新蔡县     69.62   9       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