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 虚位以待专才“大咖”

11.06.2016  15:56

  人才是提升办学质量、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依托国家级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这一平台,通过设置特需岗位,集聚特需人才,使“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在学校“开花结果”,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按需设岗聘用开出引才“直通车

  一早,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就与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一起驱车前往南阳,参加河南小麦产业技术联盟举办的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技术研讨会。晚间,他赶回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第二届“黄河小麦论坛”的筹备事宜。

  程顺和院士是著名的小麦遗传育种学家,2013年5月获聘河南国家级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首席科学家。协同创新中心科研人员介绍,“在程院士的指导下,中心开始进行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技术研究,目前培育的杂交组合已经到了第三代,育种成效明显。

  2013年5月,由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组建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被教育部、财政部认定为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之一。中心建立后,成为学校柔性引才先行先试的政策特区:中心“按需设岗、以岗聘人、合约管理、优劳优酬”。人才引进不唯出身和地缘,只以对学科发展和队伍建设作出实质性贡献作为核心评价指标。

  经过近年努力,如今中心聘任的专家团队可谓华丽:首批聘请程顺和院士、美国玉米遗传学会前主席Thomas教授和著名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院士分别担任小麦、玉米、水稻首席科学家;从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聘任12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等担任岗位专家。两年来,中心已获各类科技成果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挖掘政策“富矿”聚才用才成效显

  “凤凰”来了,如何有效承接并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对此,河南农业大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在发挥人才作用上做文章。

  定制度。学校先后出台《“大地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实施办法》《聘请国(境)内外教授并授予名誉学衔的暂行办法》等,科学规划人才引进方案,建立科学的引进程序和完善的监督机制。

  搭平台。坚持急需导向、任务牵引,在中心组建“粮食绿色储藏加工”等7个协同创新平台,在校内构建以主要学科为龙头,相关学科(平台)为依托的多学科交叉、深度融合新格局,带动相关学科协同发展。

  促提升。目前,已有来自国(境)内外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受聘河南农业大学,通过参与学科建设、讲授课程或讲座、联合培养学生、指导青年教师等方式,促进相关学科发展,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柔性引才提高了人才流动的自由度,扩大了对外交流,提升了科研创新水平,为学校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有效人才和智力支持。”河南农业大学党委组织部负责人说。(本报记者 王绿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