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全力构建“快进慢游”旅游公路网络

15.06.2023  07:35

信阳”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

三门峡市天鹅城·黄河生态旅游公路。

洛阳栾川县伊源路。

平顶山宝丰县石板河旅游路。

本版图片均由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提供

宋米 屠通 张欣 杜红静

从京港澳高速公路灵山站出口一路向南,“初心路”两侧,既可在董寨自然保护区观鸟互动,亦可于九里落雁湖戏水、灵山寺祈福,或前往王大湾感受传统村落的美丽蝶变……沿途皆景,让人百看不厌。

“初心路”,又称“彩虹路”,这道红、黄、蓝三色“彩虹线”,让山灵景更灵的灵山,从“藏在深闺无人识”到“名声渐起天下知”。“被纳入‘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后,我们精雕细琢,努力打造这条精品旅游示范路。”罗山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县将沿线景点串珠成链,以文化旅游、生态观鸟、休闲乡居、康养体验为主题,全力构建全域式“快进慢游深体验”旅游景观带。

“交通兴,百业旺。”以路为线,串联青山绿水;以路为笔,描摹诗情画意。围绕文旅文创融合、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聚焦黄河、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一河三山”四大板块,我省加快构建结构合理、设施完善、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特色鲜明的旅游公路网络,打造“黄河古都”“太行天路”“生态伏牛”“红色大别”四大一号旅游公路,正通过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书写“诗与远方”。

顶层设计 完善旅游公路网络布局

大路条条通四方,中原处处好风光。如今的交通不再单纯是出行的路径,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一张张特色的名片,是人在路中、路在景中的最好呈现。

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能力充分、衔接顺畅、服务优质、智慧绿色、运行安全的公路交通网,路网规模、密度等均位居全国前列。便捷交通串起美丽中原,河南积极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加强交通与重要旅游景区衔接,健全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旅游运输服务质量。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文化和旅游厅研究确立我省旅游公路“1+1+N”规划建设体系,制定《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2022~2030年)》《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前者侧重旅游公路网规划布局,后者偏重于“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两者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目前,全省旅游公路‘l+l+N’规划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概括起来就是‘12347’。”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介绍,“1”是把握一个总体要求,按照专用性、安全性、智慧性和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全力构建覆盖全省的“快进慢游深体验”旅游公路网;“2”是明确两阶段发展目标,“3”是布局三级旅游公路网,“4”是打造四大一号旅游公路;“7”是围绕提升服务品质,突出七大规划要点,即统筹打造观景平台、优化完善游客驿站、积极推动自驾营地建设、系统贯通旅游绿道、丰富旅游服务体验、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全面提升路域环境。

按照规划,全省共规划约16600公里旅游公路,全力打造主线串联、支线循环、联通景区、贯通城乡的旅游公路网,基本实现全省高热度旅游景区20分钟上高速。到2025年,实现“十百千万做示范、一号公路成品牌”,即创建10个以上旅游公路示范县,建成100个以上功能完备、智能便捷的游客驿站,推出1000公里以上全国知名的“公路旅游”特色路,构筑10000公里以上“通景、链景、融景”的旅游公路网。到2030年,基本形成“交通引领、旅游主导、产业融合、文化赋能”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河南样板,将旅游公路打造成为展示我省文化底蕴、秀美风光的重要窗口。

以路为景 打造旅游公路品牌体系

从林州市任村镇赵所村出发,沿任马线一路向西南方向行驶,8米宽的道路整洁平坦,沿途不仅有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还有惬意的人行栈道,路东的红旗渠总干渠一路相随,渠水潺潺,令人心旷神怡。

红旗渠补源工程马家岩水库地处太行深处,虽风光迷人,却曾因交通不便,多年来发展受限。2021年,林州市投资6300余万元,全线新建和修复桥梁各1座,修复涵洞7道,安防设施、人行栈道、观景台驿站、农村客运停靠站建设等同步实施。去年“五一”前,整修一新的任马线竣工通车,将盘龙山村红色粮仓、杨耳庄村驸马史苑、红旗渠空心坝、马家岩水库等景观连接起来,形成了林州北部露水河西岸旅游带,带动沿线村庄文旅产业组团发展。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以沿黄百里生态廊道为依托,以天鹅湖旅游度假区、沿黄A级景区、卢氏生态康养旅游项目为重点,三门峡市规划建立联动互通的1280公里旅游公路网络。其中210公里沿黄旅游公路,是全省最能全面展现黄河中游“高山峡谷、曲水环山”山水特色的廊道,辐射带动沿线43个景区、300多个村庄等,水、山、林、草、花相得益彰,成为人们近郊休闲出游的热门选择。

以现有多层次公路网络资源为载体,以全省文化旅游发展格局为导向,我省统筹“一河三山”重点区域旅游资源,着力打造“黄河古都”“太行天路”“生态伏牛”“红色大别”四大一号旅游公路,提升我省旅游影响力和吸引力,让“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叫响全国。

其中,“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以“黄河魂、古都韵、中国情”为主题,规划总里程约4810公里,线网覆盖洛阳、开封等9市42县,串联少林寺、龙门石窟等84处中高热度旅游区,重点推出中华古都、黄河风光、功夫体验等主题旅游线路;“太行天路”一号旅游公路以“太行天路、畅享运动”为主题,规划总里程约1855公里,线网覆盖安阳、焦作等5市10县,串联红旗渠、云台山等53处中高热度旅游区,重点推出“公路+旅游+运动”主题线路;“生态伏牛”一号旅游公路以“生态伏牛、尽享休闲”为主题,规划总里程3865公里,线网覆盖洛阳、南阳等4市14县,串联老君山、丹江口等67处中高热度旅游区,重点打造中医药文化体验、温泉康养、滑雪等主题线路;“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以“红色信仰、绿色体验”为主题,规划总里程约2760公里,线网覆盖信阳、驻马店等3市22县,串联鄂豫皖苏区首府、何家冲等65处中高热度旅游区,重点打造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茶旅融合等主题线路。

如今,一条条集绿色生态、旅游观光、娱乐休闲、文化展示的大美公路正在中原大地逐步建成,以公路面貌蝶变推动全域旅游加速发展,描绘出一幅“一路通百业兴”的交旅融合新画卷。

提升服务 旅游公路转向“公路旅游”

4月,在汝阳县上店镇圪塔村,拓宽道路、铺砖加瓦,施工现场繁忙有序;在汝阳县与嵩县交界处的柏树乡枣林村,功能齐全的中心驿站正在加速建设。

生态走廊、凉亭、观赏石与花草、树木相映成趣,处处可见汝阳县“百里画廊”旅游风景道建设项目带来的变化。该项目按照主干道路景观化、旅游专线功能化要求,合理设置慢行系统、节点景观,分级布局旅游驿站、观景平台,设置旅游标志标识、智能化导览系统等,打造县域“漫游”交通体系,为群众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心的出行体验。

从旅游公路到“公路旅游”,河南依托旅游公路网布局,串联起生态美景,结合沿线自然环境、景区分布等因素,丰富完善游客驿站、观景台、营地等配套设施,着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推动实现以景引路、以路链景、以路为景,“站在风景上看风景”变得可感可知。

高速公路快进大通道持续完善,普通干线公路连通水平显著提升。我省加快实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通车总里程突破8000公里,已实现高速公路全省5A级景区全覆盖,4A级及以上景区覆盖率达到90%;大力实施普通干线公路“畅通畅连”工程,着力提升景区连接道路等级和服务水平,基本实现4A级及以上景区二级公路连通。今年1至4月份,全省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分别完成投资381亿元、97亿元,占年度目标的35%、54.6%。

济源涉及黄河、太行两大片区,旅游公路规划里程528公里。其中普通干线公路覆盖了全域主要景区,基本形成东部平原区“一刻钟”和市域“一小时”两大交通经济圈。济源推进开通至洛阳、晋城等地的城际公交,带动人文、旅游、文化交流;完善长途客运站与城乡客运站之间的交通对接,加强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保障功能;实施卫柿线、邵吉线、南太行旅游公路、小浪底北岸公路等项目,实现“全域旅游”对内大循环,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通达深度。

目前,全省4A及以上景区开通旅游班线105条,运营车辆551台;乡村景区基本实现客运全覆盖。我省持续拓展服务区旅游服务功能,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推动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健全交通旅游出行大数据共享机制,实现路网运行与景区客流量信息共享互通,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旅游出行服务。

因路兴业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原来交通不便,农场生产的羊肉、土鸡、土鸡蛋等农产品只能在网上销售。自从1号公路开通后,来农场游玩、购买产品的游客激增,今年预计销售额能达到1500万元。”清华硕士毕业返乡创业的叶县夏李乡稻谷泉生态农场场主景奇说。

景奇口中的“叶县1号公路”,全长94.151公里,串起叶县南部4个山区乡镇。今年3月份以来,该县相继举办“醉美南山踏青赏春——游1号公路赏万亩花海”系列活动,把桃花节、乡村电商节、体育文化节等转变为促进村民与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的“流量入口”,走出了一条“生态生产生活”相融、“全景全时全龄”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路,推动“农路变景点、农区变景区、老乡变老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据统计,“叶县1号公路”通车后,已带动沿线4万多人增收致富,围绕1号公路的文旅产业正成为该县新的经济增长极。

建一条道路,串一路风景,兴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我省大力推进农村公路“提档提质”工程,助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落地,南阳丹江口环库公路被誉为“最美环湖公路”,安阳林(州)石(板岩)公路、开封兰考兰赵线获评年度中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旅游路上赏风景,产业路上谋发展,资源路上促转型”正变为现实。

在淅川,围绕破解产业交通制约因素,累计投资2.3亿元,高标准打造了以老城杏李、大石桥大樱桃、九重软籽石榴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镇村的县乡村道环线;累计投资3亿元,建成金竹河至仓房、通往八仙洞、丹江大观苑、坐禅谷等旅游通道320余公里,有力推动了旅游产业快速崛起。“农村公路+旅游+产业”模式,提升了农村公路利用率,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在信阳,全长43公里的环南湾湖旅游公路,串联起沿线3个乡镇17个村,贯通茶园面积42万亩,将楼畈田园综合体、何家寨露营基地、文新茶村等景观节点有机串联,打造茶文化体验、茶乡美食、茶山民宿、亲子游乐等旅游休闲综合体,让游客走进来、慢下来、留下来。据预测,未来3年,环南湾湖旅游公路将新增游客量610万人次,增加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

旅游公路绘新景,诗画廊道展新颜。“我们将牢记交通开路先锋使命定位,凝聚交旅融合发展推进合力,以加快旅游公路建设为抓手,支撑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实施,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向纵深发展,助力我省由文化大省、交通大省向文化强省、交通强省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