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与丝路经济带 李希光:中原腹地变身开放前沿

29.05.2014  10:35


 

  【李希光,清华大学教授、校务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巴基斯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舍身求法数法显,万里取经有玄奘。龟兹旧曲今犹在,洛阳丝路谱新章。”

  □本报记者王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郭宋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河南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融入这条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中原腹地骤然变身开放前沿,河南将更加有效地‘走出去’!”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断言。

  李希光曾多次用双脚丈量过丝绸之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化项目部原部长迪安称为“走遍丝路第一人”。李希光说:“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始于西汉的都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缘或南缘,穿越天山或帕米尔高原之后,一路进入中亚,一路进入阿富汗,还有一路进入和田、喀什米尔,到达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

  然而,他话锋一转:“如果从历史渊源来看,洛阳也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最早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佛教传播之路。”李希光认为,与中国输出丝绸的流程相反,西方世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传入中国,尤其是产生过极大影响的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在东汉时期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最早即传入洛阳。当时的洛阳,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对外开放”的中心,到中国来传授佛经的高僧、把佛经翻译成中文的学者都聚集在洛阳。中国最早的佛寺——洛阳白马寺是最主要的传经道场。

  “尽管丝绸之路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开辟的,但这条路真正变成中西日常交流的通道,有商队川流不息,有留学生往来不断,还应从连接洛阳的佛教传播路线算起。”李希光说。

  “历史上,中国西部及中亚的广袤地区曾经共同搭起世界政治的主要舞台。”李希光表示,现如今,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条国际大通道,再次把中国与中亚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

  “从地缘政治上来讲,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国意义重大。”李希光认为,尤其是位于其中的“中巴经济走廊”,将极大地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

  “去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两国同意启动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中国政府承诺投入180亿美元,计划建设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李希光说,“中巴经济走廊是一个‘世纪里程碑’,它起始于新疆喀什,利用原有的喀喇昆仑公路,翻越喀喇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经红其拉甫口岸进入巴基斯坦的西北边疆省和俾路支斯坦,最后抵达瓜达尔港。”

  “瓜达尔港地处波斯湾海口,距伊朗只有大约50公里。”李希光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瓜达尔港将是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名字。”

  他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2012年,中国从伊朗、科威特等中东国家进口石油1.3亿吨,占中国进口石油的48.4%,而中国进口石油的80%要通过马六甲海峡。“中巴经济走廊建成后,中东的石油可以通过输油管道,从瓜达尔港经俾路支斯坦的石油管道、公路和铁路,最后进入新疆、甘肃地区——这是中国能源安全的有力保证!”李希光兴奋地说。

  “毋庸置疑,中巴经济走廊也将‘另辟蹊径’,为中国发展找到一个全新的出海口。”李希光坦言,“这个出海口既让包括河南在内的中国中西部地区直达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大大缩短了到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运输距离,又可以回避传统的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李希光告诉记者,今年2月,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访华时,曾与他就中巴经济走廊展开探讨,巴基斯坦准备在经济走廊沿线建设开发区,希望中国企业能够入驻。

  “河南与巴基斯坦有着天然的经济联系。”李希光分析说,“巴基斯坦经济以农业为主,而河南是中国的粮仓;巴基斯坦最大的工业是棉纺织业,河南则是纺织大省,双方如果携手合作,那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天作之合!”

  沉浸在岁月长河中的丝绸之路,被一声火车汽笛唤醒——曾经的驼马商队,“变身”满载的“郑欧班列”。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河南开创了历史崭新一页,就像呼啸向前的‘郑欧班列’。”李希光表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河南担当着国家战略枢纽重任。”

  “河南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理位置,承东启西,连南贯北,这是第一大优势。”李希光认为,往西,河南是连接西部地区的前沿。今年夏天,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高铁将开通。往东,高铁开通后,郑州到连云港不足两小时,将直面太平洋,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地处‘中国铁路心脏’和‘中国米字路口’的郑州,在东起连云港的亚欧大陆桥中,本来就是最大枢纽。”

  “郑州直达德国汉堡的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在去年7月开行,铁流从此滚滚西进,打通了中西部地区沟通世界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李希光说,“‘郑欧班列’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国家的路线,可以称之为‘钢铁丝绸之路’,其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完全吻合,既能贯通我国中西部内陆各省区,又能丰富与沿线国家合作的内涵,实现中原腹地与欧洲市场的直通。”

  “其意义还不止于此!‘郑欧班列’的货源辐射全国半数以上省市,集货半径超过1500公里,郑州完全可借此契机,打造国际化的物流集疏中心。”李希光建议。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改变,中亚国家终将崛起,并爆发出强烈的市场需求。”他说,“中国商品通过郑州这个中心,将源源不断输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河南将不仅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物流支撑、资源支撑,其‘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能力也将大大加强。”

  “从河南通向中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有助途经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实现各自的梦想。”李希光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