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夏”联播

10.06.2015  13:18

麦子刚收罢地头就卖完

      6月5日,在商水县练集镇闫桥村北坡的一块麦田里,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来回穿梭,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会儿的工夫,村民闫红亮家2亩多麦子就收完了。

        闫红亮站在树阴下悠闲地跟旁边几个人聊着天,他说他常年在附近企业打工,该种麦、收麦时就回来干活,打工种田两不误。说话间,收割机把黄灿灿的小麦倒在早已铺好的一块雨布上。闫红亮走上前去,捡几粒小麦放在嘴里嚼了嚼,嘴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用嘴“验”完麦,他招呼旁边的粮食贩子交谈起来。就在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的时候,两个人已谈好了价格。

        装袋,过磅,装车……经过近一个小时,粮食贩子的三轮车上堆起来20多袋小麦,闫红亮也拿到了卖小麦的2000多元钱。

        闫红亮一边数着钱,一边擦着头上的汗珠:“今年麦子倒伏两大片,要是麦前多打点防倒伏农药,收成会更好。”(记者巴富强通讯员闫志凯)

种植3800亩订单小麦一季收入一百多万元

        6月6日,正阳县真阳镇李通村种粮大户黄磊的3800亩小麦订单良种开镰收割,麦浪滚滚的金色麦田间,7辆联合收割机一字排开,在开足马力收割小麦。

        身为80后的黄磊,是正阳县有名的种粮大户,几年来已流转和承包土地3800多亩,全部实行了农机现代化收种,并带领周边农户发展小麦良种繁育8000多亩。黄磊说,前几天接连下雨,把他和爱人可愁坏了,眼看着他的几千亩小麦丰收在望,就怕天公不作美,雨下不停。还好雨过天晴,他的订单良种小麦刚好到了收割的时候,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当日一大早,他就把预约好的七八台联合收割机和20多辆运粮的四轮拖拉机都召集了过来,等朝露一干就开镰收割小麦。

        黄磊耕种的几千亩优质小麦是驻马店市驻研种业的订单良种,每年都要比一般农户的小麦晚熟一周左右。由于黄磊在种业专家和县农业局技术员的跟踪指导和服务下,严格按照配方施肥、一喷三防等技术要求,科学种田,及时加强田间管理,使得今年的订单小麦又大获丰收。他的订单小麦也是由驻研种业直接回收,每斤价格要在1.38元左右。“我真没想到今年的订单小麦亩产能达到1200斤,要比一般农户亩产高200多斤,这个麦季收入个八九十万不成问题,另外享受国家良种补贴还有32万元!”黄磊的脸上满满的都是丰收的喜悦。(记者 黄华 通讯员 王珺)

6000余农户乐享“订单”帮扶

      “自从去年我家那26亩地与田友农机合作社签订了免费机收协议后,‘三夏’‘三秋’时,我就再也没忙得不可开交,孩子们在外打工都不用回来帮忙了。”6月5日,武陟县三阳乡西尚村困难党员张和平说。

        据介绍,困难党员享受“三夏”一条龙免费服务是今年“三夏”期间武陟县推出的扶贫解困配套服务新政策,像张和平一样,今年“三夏”期间该县6000余户农村困难家庭将免费享受收、播、管一条龙服务。该县采取“1+1”和“1+10”帮扶模式(即1名基层党员帮助1户特困户,1个享受补贴的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10户困难户),与留守家庭、特困户、老党员等困难群体签订帮扶协议,实施收割费用减半(特困户全免),在合作社购买种子、农药、化肥减半或零利润等优惠政策,倾心落实“订单”帮扶服务。

        “三夏”期间,该县还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信息服务网、人才技术网、扶贫解困配套服务网等综合服务体系,确保夏粮及时收割,秋作物适时播种、科学管理。(记者 马如钢 通讯员 何京辉 周鉴)

滑县粮食经纪人手机银行结算卖粮款

      “现在使用手机银行结算卖粮款真方便,看,只要拿着手机一点,钱就直接打到卖粮人卡里,省事也安全,俺也不用担心付错钱了。”6月4日,滑县牛屯镇蔡村粮食收购经纪人王宜农说。目前,滑县已开通粮食经纪人手机银行665户,基本实现了全县的粮食经纪人收粮不用现金结算。

        眼下,正是夏粮收购黄金时节,传统的“一手交货、排队领钱”的结算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粮食收购经纪人、农民开始采用手机银行、银行卡等非现金结算方式进行交易。

        今年以来,人行滑县支行立足滑县产粮大县的实际,大力推动“收购点POS实时付款——粮食经纪人手机银行转账——种粮农民——助农取款点小额取款”的粮食收购非现金结算新模式,指导农行、信用社细分农村支付市场,选择粮食经纪人使用手机银行结算卖粮款为突破口,全面推广粮食收购非现金结算。(记者 秦名芳 通讯员 杨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