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品一标”助推农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来自省农业厅的材料显示,2016年我省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均在98%以上。
“作为食品80%的原材料来源,农产品质量对食品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月14日,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副主任樊恒明接受采访时说,在他眼里,农产品质量是食品安全的基础,而近年来我省稳步发展的“三品一标”,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抓手,在提升我省农产品品质、推进农产品品牌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A、农产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
各个环节“一个都不能少”
“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课题”,面对“高烧不退”的农产品安全话题,樊恒明介绍说,影响的因素多种多样。“98%以上”这个检测指标是指最终的产品质量水平,但是就农产品来说,其中涵盖了环境因素,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的应用,种植养殖规程等,简单说,从田间到餐桌,这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影响到农产品质量。
“方方面面的问题,一个都不能少,这样才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樊恒明举例说,多年前出现的镉超标大米,就是因为种植环境的问题引起的,这是典型的“传导”,因此,每个环节都做好,才能够最终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
对于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樊恒明认为,这些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用量、施用低毒高效的农药等,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整个环节中不可或缺的。
B、发展“三品一标”提升农产品质量
近年来我省稳步发展的“三品一标”,能够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带来什么?樊恒明直言,这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引领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我国政府主导的重要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这是一组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概念。目前我省“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2230个,基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0%。
那么发展“三品一标”怎么保证农产品安全呢?樊恒明介绍说,首先要明确的是,质量标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核心和基础,质量安全书评的高低取决于质量标准覆盖面的深度和广度。从质量控制上来说,“三品一标”实现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执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的施用、生产操作、产品质量到包装、贮运等环节都有系统的标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和全程监管落实到经营的每个环节,实现了“产”、“管”结合,从整个生产链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据了解,我省连续5年的“三品一标”产品检测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这不仅保证了自身的产品质量安全和优质,也带动了周边区域的标准化生产,其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了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樊恒明说。
C、质量检测进田间监督管理不放松
标准之外,“三品一标”的有效监管也至关重要。据介绍,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从我省目前的状况来看,省、市、县三级检测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樊恒明说,省农产品质检中心每年开展4次“三品一标”农产品检测,省辖市和县(区)农产品质检中心也同样在负责区域内开展检测,并且时间不冲突,这样就做到了检测四季不断、月月开展。“这样,我们检测的覆盖面和时间跨度都比较宽,对于‘三品一标’企业和基地来说,也就形成了一种高压态势。”樊恒明说。
而我省创新的检测方式,也提高了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樊恒明介绍说,以往的检测往往以查记录等为主,从去年开始,由省农产品质检中心带头,技术人员参与,检测车直接进企业、进基地、进农田,除了查记录、产品和库存外,会现场检测,并与相关标准和生产记录对比,实现产管结合。
“在农产品检测方面,我省的检测直接进田间,是一项创新,这在全国也是领先的。”樊恒明解释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企业、合作社等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以这样一种产管结合的方式,能够让“三品一标”相关的标准成为生产者的习惯。同时,技术人员也会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D、补齐短板建设“中国厨房”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被誉为“中国粮仓”,而我省食品加工尤其是农产品深加工的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人厨房”。“从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的跨越,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无疑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樊恒明认为,在肯定近年来“三品一标”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不足,而补齐这些短板,才能更好地建设“国人厨房”。据介绍,就目前来看,我省“三品一标”产品仅占全国的2.76%,总量规模偏小,既严重落后于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又落后于四川、湖北等内陆省份,与农业大省、“中国粮仓”的地位极不相称。
此外,根据几年来的观察,樊恒明认为,品牌美誉度的不足也正在影响着我省“三品一标”的发展,对于生产经营主体而言,往往存在“重认证、轻实施”现象,而部分地方管理机构则存在“重发证、轻监管”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加上社会公众对整个农产品消费心存疑虑等,共同导致了消费者对“三品一标”产品品质的信任度不够高。樊恒明说:“政府、企业、社会共同聚力,才能够真正推动‘三品一标’做大做强。”
有业内人士建议,在重视此项工作、加强政策引导扶持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审核监管,督促企业、合作社等主体落实责任,同时建立退出机制,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该坚决查处和淘汰出局,让实至名归的“三品一标”农产品,在销售市场流通领域体现出应有的市场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