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三河市:“京东明珠”展新绿

01.08.2018  15:13

 

从天安门向东35公里,即可到达河北省三河市,这里地处京津塘三角地带,与首都仅一河之隔,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区位优势,让这里成为信息、技术、市场、人才交汇的“黄金宝地”。“京东明珠”的冠誉可谓名副其实。

但谁曾想到,多年来对矿产资源无序开采,造成了东部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如何高效、高质、高速地治理矿山生态环境?三河市转变思路,由规范矿山开采行为到彻底终结矿山开采历史再到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如今的三河市,矿山展新颜,有农有林、有景有致、各具特色,成为矿山修复治理的新样板。

让生态治理成果惠及百姓

清晨,寂静的段甲岭镇南岭村,50多岁的村民孟庆伟一脸笑意。出门前,老孟特意换上了一身新衣服。

我找到新工作了,就在家附近的果园上班,今天是第一天。”老孟开心地说道。在他的记忆里,三河的矿山开采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他家所在的三河东北部的山区里,大大小小的采矿企业最多时达到500多家。

这几年老孟一直在村附近的采石场打工,由于粉尘的原因,几乎没有穿过一件干净的衣服。衣服洗完,都不敢在露天晾晒。

三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宏亮介绍,兴盛时期,三河共有63条采石生产线,光拉石子的大货车每天就有千余辆次,造成了严重的粉尘、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连年的露天开采,给三河市东北部的山区留下大片“伤疤”。但近几年,随着矿区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采矿企业关闭,村里的空气逐渐好了起来。

这几年下大力整治环境,你看我们村周围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很多村民还搞起了农家乐。”  孟庆伟说道。像老孟这样的村民在南岭还有很多,社会企业在开展土地复垦的同时,还聘请他们到矿山恢复治理完成后的果园务工,为当地村民就业拓展了一条新路。

政府为了保证群众的利益,明确治理完的土地和地上物仍然归村集体所有。”老孟信心满满地说。到那时,他会和儿子承包10亩果园,自己当“农场主”,不再为别人打工了。老孟的眼里仿佛已是一片绿色。

从开发式治理到生态修复

晚上8点,三河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邵振结束了推进组例会,他要把这一天的工作和会议召开情况整理一下,在第二天的指挥部例会上向市领导汇报。

我们每天早晚都要开例会,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邵振说道。三河共抽调80多人,组成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指挥部所辖的各个小组,在矿区修复项目上长期驻扎工作。

三河的矿山治理始于2008年,当时主要是关闭采矿企业、取缔非法制砂单位、整合采矿权等。到了2010年,三河市向原国土资源部申报了《黄土庄——段甲岭一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并于2012年5月获得财政部和原国土资源部批准,全市矿山环境治理攻坚战才算正式打响。

当地地质结构比较复杂,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项目初期既要恢复植被、稳住山体,又要防止汛期山上落石滚下。”李宏亮说道。如何走出一条资源安全与生态保护相统筹、矿山建设与绿水青山相协同的绿色矿业发展之路,成为摆在面前的重大课题。

对此,三河市国土资源局会同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相关专家进行了多次勘察和试验,本着“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治理理念,决定采用清理危岩、消除地灾、修复矿山、植树绿化等综合工程措施,完成矿山环境修复工作。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中,作为北京后花园的三河,是京津冀生态建设的主战场,这是三河上上下下的一致共识。为此,2014年5月,三河成立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指挥部,旨在通过多部门的协同联动,确保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工作。

指挥部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治理思路,将生态恢复作为第一要务,由原来的开发式治理转变为生态修复。在此理念的推进下,87个责任主体灭失矿山中,52个已于2017年底完成治理任务,剩余35个已全部进场施工。目前已完成绿化面积达1560亩。

据邵振介绍,目前正在实施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预计8月底完成土石方工程,9月初开始覆土,10月底完成绿化。“预计到那时,这里原先光秃斑驳的岩石,就会重现绿色盎然的天然景致。”邵振说道。

引入社会资本实现“1+1>2”

李强是三河福成集团的一名农艺师,他在这里工作了多年,和矿山以及这片果园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今天他早早地来到果园,约了花木公司来给果树打农药。“这片果树大约有1500亩,是我们2010年种下的。原来这片都是矿坑,我们一天天地看着他们治理、改造,终于有了脚下这片绿油油的苹果园。”李强自豪地说。

废弃矿山地形复杂,治理难度大、投资额度高。”李宏亮分析,一方面,大量矿区治理责任主体缺失,如果仅靠政府财政来投资,难以补齐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对废弃矿地进行削高、填低、种树、修建沟渠等治理,费用太大,政府难以承担如此高额的成本,需要拓宽资金渠道。

显然,仅靠政府财政,远远不能满足恢复和综合治理的需要。因此,三河市统筹矿山环境治理和土地资源保护利用,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加入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就这样,李强所在的福成集团,打响了三河市企业参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废弃矿地复垦利用的“第一枪”。

向废弃地宣战,要在荒山上创造出一个奇迹。”在修复过程中,福成集团将矿山环境整治、耕地层土壤剥离、畜粪回收与土壤改良、土地流转、耕地后期管护利用等集合起来,实现矿山环境治理、土地复垦利用与培育新经济的互促共进。

据了解,福成集团目前已完成的一期治理工程共1500亩,共建成4个梯级平台,二期工程也采用这一形式,正在施工的面积为3632.38亩。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治理的优势在于,首先,以有限的政策财政资金为引导,调动最大的资金潜力参与其中,实现“1+1>2”的治理效果;其次,能激发利用社会资源的优势和积极性,让企业工程实施、资源利用、后期管护与经营方面的优势得到发挥。”李宏亮说道。

三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崔邦文介绍,目前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环境治理已累计投入近60亿元,完成覆土200万立方米,绿化面积达3500亩。“这给三河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通过社会资本参与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解决环境治理资金来源的途径,有着很好地示范和借鉴意义。”崔邦文表示。

三河汇流植沃土,“京东明珠”写新篇。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前,三河的矿山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再利用工作已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全新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