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时光:从臭水河到5A级景区 郑州贾鲁河逆袭记

27.10.2017  06:07

 

2015年,贾鲁河水量变小(资料图) 河南商报记者 邓万里/摄

2016年,贾鲁河沿线有污水注入(资料图) 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摄

2017年,贾鲁河“胖了”几圈,清澈见底(资料图)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高云

从臭水河到5A级景区,贾鲁河正在逆袭:水面渐宽、湖泊成形、水质渐清……

10月20日,河南商报记者跟随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建管局工作人员,见证了他们忙碌的“治水”工作。

【体验】

日行近百公里

一周巡河一遍

上午9点钟,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建管局的会议室就坐满了人。

对于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建管局工程技术部部长郭建峰来说,一天的忙碌就从这里开始。在这个会上,一些通信线路的迁改方案要敲定。

郭建峰告诉我,在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中,有176处专项管线迁改任务,涉及电力、通信等31家单位。一些重要的迁改方案,需要建管局、管线所属单位、项目部等多家单位坐在一起协调确定。

贾鲁河郑州段治理长度62.77公里,从尖岗水库到中牟县大王庄。

“部门几个人分工,基本每天都要去现场转八九十公里。”郭建峰说,按照要求,工程技术部每周要把贾鲁河郑州段转个遍。

工程进展、施工现场拆迁情况、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监督、协调等都是他们的分内工作。

一条河串联起仨湖泊

在贾鲁河和索须河交汇处,是新开挖的祥云湖。多台挖掘机在忙碌地疏挖河道,扩展湖面。

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建管局工程技术部工作人员韩纲领说,疏挖工作已经接近尾声,11月底祥云湖就能蓄水了。

俯视祥云湖,中央是一片湖心岛,旁边还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凉亭。

相比之下,贾鲁湖的进度更快些,水面已经波光粼粼,已吸引来了垂钓者,一侧的木栈道初露真容。

湖泊、湿地,郑东新区的龙湖、象湖、龙子湖算是郑州湖泊的“颜值担当”了。将来,贾鲁河串联起的三个湖又会美成什么样?

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总承包部工程管理部技术员马鹏指着湖面告诉我,这三个湖都将建成高规格的湖泊湿地。

而贾鲁河综合治理项目中,打造5A级旅游景区的源头区域更是亮点纷呈。

【对话】

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

感觉很舒畅

河南商报:你做水务工作多少年了?你印象中过去的贾鲁河什么样子?

郭建峰:1998年进入水务系统。这些年各级政府对水环境重视程度明显提高。那时候的贾鲁河主要功能就是防洪,生态效应体现不出来。随着郑州市城区的发展,城区外的贾鲁河现在已经成了途经高新、惠济、金水、郑东新区的城区内河道。贾鲁河边私搭乱建、倒垃圾、排污水,成了臭水河,已经到了不治不行的阶段。

河南商报:现在治理中的贾鲁河变宽了,环境也改善了,你每次到现场有什么感受?

郭建峰:贾鲁河的河面从过去的几米、几十米扩宽到现在的一二百米。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感觉很舒畅。虽然现在还没完全治理好,但已经和原来脏乱差的河道截然不同了,开始有市民来散步、钓鱼。

2017年底,贾鲁河河床内主体工程都要完工。2018年4月底,蓝线范围内的绿化和配套设施完工。可以想象得到,贾鲁河治理好后,绝对是风景秀丽、让市民休闲锻炼时心旷神怡的地方。

背景

郑州河流有了“健康的生命”

“贾鲁河治理是郑州市水生态改善的缩影。”郑州市河道工程管理处副主任、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建管局副局长程兆国说。

在他看来,从2006年郑州市启动生态水系建设以来,河流经历了没水到有水、水污到水清的“蜕变”。

龙湖、龙子湖、象湖先后蓄水连通,与雁鸣湖、鹭鸣湖、国家农业公园水系一道,形成了“河、湖、湿地”相融合的生态水网。

“蝶湖、荷湖”和“龙渠、凤河”编织构筑了“两湖、两横、三纵”宽阔带状水绿交融的生态屏障。

从最初的一潭死水,到现在,郑州的河流“活起来”了。

程兆国说,引黄河水,郑州市实现了邙山提灌站向金水河、熊儿河、十八里河、十七里河、潮河等南部河道供水;花园口提灌站向郑州北部的东风渠、贾鲁河、魏河、索须河以及郑东新区水系及龙湖供水,形成了黄河和生态水系河道有效连通,水体有序流动的生态水系格局。

他介绍,下一步,按照“循环水系”理念,郑州市将实现环城生态水系循环。

在圃田泽建设提水泵站,向金水河、熊儿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潮河补充生态用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年供水能力达1亿立方米。

另外,经过贾鲁河的串联,西流湖、祥云湖、贾鲁湖、龙湖、龙子湖、象湖等水系将全面连通。

“郑州的河流,正像原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说的那样,有了‘健康的生命’。”他说。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