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神秘兵工厂建在伏牛山麓 没造一把枪的126厂

31.10.2014  12:02
很多东北人就住在这里

  “三线”建设末期,126厂建在了许昌县。后来因为国际形势变化,该厂还没生产就“军转民”,来自黑龙江省北安市的2000多名工人,在这里生活。因为种种原因,河南的531工程、鲁山地下军事指挥中心等军事工程也相继下马。

  □东方今报记者 殷晓章/文图

   ◎枪厂搬迁之路

  这是10月中旬的一天,秋日的暖阳洒在许昌县蒋李集镇南的集市上。

  这里是一个农业乡镇,这里到处是田地阡陌。在这里,你还会听到很多人说东北话。

  这些东北人,为什么千里迢迢地来到这里生活呢?

  1981年,杨双成从黑龙江省北安市来到了许昌县蒋李集镇。

  杨双成祖籍黑龙江省绥化市,来许昌前,在626兵工厂(国营庆华工具厂)当行政干部。该厂是国家重要的轻武器生产基地。

  626厂的前身,是张作霖在1921年所创建的“东三省兵工厂”,沈阳解放后更名为“323厂”,职工大多是沈阳人。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国家将323厂从沈阳迁到北安市区,命名为“北安冲锋枪厂”,它的第二厂名为“国营庆华工具厂”,代号“626”。

  该厂主要生产50式冲锋枪、54式手枪、56式冲锋枪等轻武器。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战士使用的轻武器大部分出自这里。

  1969年3月,中苏珍宝岛战役爆发后,国家出于安全考虑,将626厂的一部分生产线搬迁到广西桂林、甘肃天水、辽宁建昌等地。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苏关系持续紧张,国家决定将626厂整体搬迁到地处中原的许昌县。

   ◎曾经的“神秘

  对于许昌,杨双成只知道这里是三国枭雄曹操的建功立业之地。

  搬迁令一下,杨双成和职工们争相报名。他们乘坐的火车,在哈尔滨和北京倒了两次车。出了许昌火车站后,他们又急忙赶到20公里外的新厂址(原河南农学院所在地),参加新厂建设。

  那时,成立有许昌626厂工程指挥部,负责新厂的建设,对外称作“河南庆华机器厂”,番号是“126”。

  从此之后,杨双成的命运和126厂紧紧绑在了一起。

  126厂有一个武器科研所,里面有各式各样的轻武器。按照计划,126厂主要生产五四式手枪和五六式冲锋枪。

  后来,中苏关系开始缓和,国家要求兵工厂不再整体搬迁。626厂迁入许昌的仅有2000多名职工,加上随行家属,一共6000多人。

  在周围的群众看来,126厂神秘又威严。厂房四周高大的围墙上架有电网,工厂门口有持枪站岗的卫兵。附近在此干杂活的群众要想进入厂区,也要履行严格的手续才行。

  东方今报记者看到,尽管126厂的部分厂房已经废弃,但时至今日仍能看到围墙上锈迹斑斑的铁丝网。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