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区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加快推动转型发展

27.08.2014  12:15

  沟域经济是北京市门头沟区在落实区域功能定位、推进山区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探索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长期以来,门头沟区传统的山区经济发展模式只有两种:一是资源开采型。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富眼前,毁自然”,留下无穷后患,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二是封闭自然型。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靠地温饱”,产业纵向无延伸,横向无融合,是无法致富的发展方式。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将沟域经济发展纳入山区整体开发规划,将切实改善农民民生、培育山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区域产业结构、带动生态环境建设统筹考虑,在沟域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林果、高新技术、文化创意和高端服务产业,有效加快山区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推进沟域经济建设中,门头沟区坚持生态优先、高端低碳,突出特色、富农惠农,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等原则,采取政策集成、资金聚焦等项措施,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沟域开发,每年有计划地打造一条重点特色沟域。目前,门头沟区清水镇达摩沟域、雁翅镇田庄沟域、妙峰山镇玫瑰谷沟域等一批重点沟域正在稳步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2013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86.5亿元,同比增长6.3%;沟域经济建设范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7408元,同比增长10.8%,在生态涵养发展区中排名第一。

  沟域经济是以自然沟域为单元,以其范围内的产业资源、自然景观、人文遗迹为基础,通过对山水林田路村和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有序打造,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和谐、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点线面相协调、带动区域发展的一种山区经济发展新模式。沟域经济是一种新的产业形态,是转变山区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它把沟域内的旅游景点、文化村庄、观光园区、特色产品等经济元素组合在一起,整合现代农业、都市工业、旅游服务和文化创意等产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一个集约发展的产业平台。

  沟域经济是生态经济,是特色经济,是旅游经济。2012年以来,门头沟区按照市农委要求,确定清水镇达摩沟域、雁翅镇田庄沟域和妙峰山镇玫瑰谷沟域三条重点沟域进行开发建设。

  清水镇达摩沟域(2012年重点沟域)

  达摩沟位于清水镇东南部,沟域总面积41.2平方公里,包括5个行政村。达摩沟原属于煤矿开采沟域,沟域内生态破坏严重,2010年清水镇关闭沟域内的所有煤矿,之后该地区经济收入急剧下滑,除洪水峪村外,其余4个村全部成为低收入村。为调整达摩沟产业结构、修复沟域环境、致富山区农民,2012年初达摩沟被确定为市级重点沟域,类型定位为生态修复工业转型示范沟域。

  达摩沟域以建设“达摩海棠谷”为主题,集成发改委、农委、财政、园林、水务、国土等多部门资金共1.4亿元,重点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绿化美化、基础设施建设、水环境治理、特色产业发展、矿山修复、民俗旅游户提升七大工程,着力打造“千亩海棠花海”景观。

  达摩沟域把社会资本引入作为推进沟域经济的重要抓手,成功引入国泰集团等一大批企业参与沟域建设。目前达摩沟生态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彻底改变沟域内煤矸石、煤粉灰外露地面的现状,恢复青山绿水、树林成荫的自然景观,实现从“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的转变。经各方努力,清水达摩沟域在2012年获评全市沟域经济建设“二等奖”,获得奖励资金1000万元。 妙峰山镇玫瑰谷沟域(2014年重点沟域)

  玫瑰谷沟域位于妙峰山镇,总面积110平方公里。其发展空间布局为“一镇一廊三功能区”。“一镇”即新型城镇化试点城镇。建设思路是以人为核心,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农民的就地城镇化及产业的融合发展。“一廊”即妙峰山生态休闲环廊,是涵盖全镇域,链接樱桃沟、永定河谷、苇甸沟与妙峰山地区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和农业资源的环廊,全长47.5公里,是妙峰山镇旅游产业提升的链条。“三功能区”即永定河沿岸区、樱桃沟区和苇甸沟区,主要是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结合妙峰山镇的山水、河流与沟域的交汇关系,以及生产与生活的协调关系,总体上可分为三大区域永定河沿岸区、樱桃沟区和苇甸沟区。

  妙峰山玫瑰谷沟域计划在2014年实施三大类沟域经济发展项目:一是实施沟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总投资1293.31万元。重点发展健身广场、神泉峡景区大门、沟道防渗处理、万寿菊园、道路扩宽、停车场、管理用房、厕所、长廊、人行步道、景观标示、绿化美化等12个项目。二是整合政策资金实施“五项工程”。玫瑰谷沟域集成区农委、区计生委、区园林绿化局、区农业局、区财政局等5个单位14个项目,总投资1.0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人口文化主题景区、担礼村大西沟生态综合治理、上苇甸小流域治理、生态修复造林工程、樱桃基地提升、险村险户搬迁等工程。三是吸引社会资本发展产业项目。集成产业项目5项共计8086.78万元,包括妙峰奇石文化创意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桃园村香会博物馆建设项目、禅房玫瑰种植基地提升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

  雁翅镇田庄沟域(2013年重点沟域)

  田庄沟域位于雁翅镇,以南雁路和高芹路为轴线形成延绵60余公里的沟域环带,沟域总面积82.47平方公里,范围内有15个行政村。2013年,田庄沟域作为市级重点建设沟域,以“建设清溢香谷画廊,发展多彩沟域经济”为主题,全面打造“一区、三廊、三地、多组团”的空间布局,一区是沟域联网区域;三廊是红色、民俗与宗教文化旅游走廊、生态休闲旅游走廊和湿地公园旅游走廊;三地是门头沟区雁翅镇、昌平区流村镇和河北省怀来县瑞云观乡;“多组团”是农业、加工业、旅游业和村庄整合。同时对沟域农业发展、服务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沟域文化发展、村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等进行规划。

  田庄沟域规划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把单一分散的沟域进行区域化的资源和产业整合,开启沟域经济联网时代,形成跨省域、跨区域、跨流域、跨沟域的整体设计。在改善地区环境、促进百姓就业、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成效明显。林草覆盖率达到85%以上,香椿种植和核桃产业解决当地1000人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直接带动当地150余人就业,带动上千农民种植黄芩间接就业。田庄村进行土地整理项目,安置本村劳动力40余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安置当地劳动力50余人,带动当地农民劳务增收60万元。田庄村的聒子鼓、淤白村蹦蹦戏、《大河之舞》等文化活动也得到各级各部门的广泛宣传。该沟域在2013年全市沟域经济建设评比中获得“三等奖”,获奖励资金800万元。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经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门头沟区沟域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沟域建设紧紧围绕“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坚持生态优先,以“环境促发展,生态促效益”为立足点,打造沟域生态与环境的突出品牌。

  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为41%,林木绿化率达到62.5%,农村生态文明成果不断巩固,百里画廊的优美画面初具雏形。

  农民增收效果显现。通过沟域经济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社会投资,由原来的自然封闭经济逐步向“高端、高品、高效”发展,由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融合。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收入。例如:南石洋大峡谷景区建设项目直接安置当地劳动力80余人,农民租赁增收60余万元,产业带动增收120万元。爨柏沟域内的爨底下村是一个只有100多村民的小山村,随着沟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喊”回所有外出务工的村民,还把户籍从这里迁出去的大部分村民都“喊”回来,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与创业,风风火火地干起民俗接待及与其相关的事业。该村每月发放老年人生活补助金200元,每月发放老党员生活补贴100元,每年为村民参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免费为村民体检一次,对大、中、小学生每年给予400—2000元助学金,每年发放冬季取暖补贴每人100元等。妙峰山镇炭厂村去年通过神泉峡景区建设,实现收入20多万元,年底为每人分红500元。通过沟域建设,该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93万元,2013年全年人均劳动所得8995元,比2012年增加1295元,成功摘掉低收入村的帽子。村里还修建健身广场,为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发放50元生活补贴。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以山区众多景观资源为依托,大力推进沟域经济建设,加快培育旅游文化休闲主导产业。以山地运动、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多种形式的生态旅游活动为内容,南石洋大峡谷、定都峰景区、国家步道等重点旅游项目加快建设,有力推动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的转变。2013年,门头沟区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9.2亿元,同比增长14.1%;景区实现接待总人数137.4万人,同比增长6%。随着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成功举办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等大型文化旅游活动,2013年全区旅游餐饮和旅游商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5.4亿元,增长速度分别同比增长15.4%、12.1%。

  文化创意繁荣发展。沟域经济建设带来的不仅仅是环境的美化、农民的增收,更是为沟域文化的融合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在现代文化方面,妙峰山、田庄沟域多次举办国际自行车赛事,吸引世界目光。赛事过后,各地自行车爱好者纷纷自发前来体验自行车骑行,现代文化与当地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在民俗文化方面,淤白蹦蹦戏、苇滋水秧歌戏、炭厂太平鼓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淤白村民展演的《大河之舞》登上北京春晚的舞台;桃园的香会文化节吸引各地游客参与。沟域内文化节繁荣发展,逐渐形成淤白村民俗文化节、田庄村民俗文化节、泗家水村香椿文化节,桃园香会文化节等民俗节庆,各村文化展演团队同台竞技,沟域民俗文化“百花齐放”,古老与现代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为沟域发展提供强大的吸引力。在古村文化方面,田庄村有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水峪嘴村为京西古道第一村,苇子水村是传统村落,碣石村是古村落。沟域内古房屋、古建筑、古物件、古树韵味十足,构建沟域经济的文化底蕴。在庙宇文化方面,田庄沟域的得胜寺遗址,辽金时期的白瀑寺、剩钱寺,保存完好的大村娘娘庙,玫瑰谷沟域的仰山栖隐禅寺。沟域内庙宇大部分已修缮提升,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逐步形成游古村、品古寺的旅游特色产业。 山区发展步伐加快。发展沟域经济,推进沟域内五项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借助险村险户搬迁政策,促进村庄布局科学调整,带动沟域内民生保障、文明素质、和谐稳定等软件工程建设。特别是山区农民逐步从单纯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从事农产品加工、旅游产品的开发制作和民俗接待,在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他们逐渐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生活观念也更趋城市化。

  下一步,门头沟区将按照区域功能定位和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处理好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巩固首都西部生态屏障,积极探索特色沟域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新三起来”工程,推动沟域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