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县“粮食银行”成农民贴心粮仓

20.06.2016  13:55
      “陶玉民的‘粮食银行’让俺不出村就能卖粮,而且价格公道,还能及时拿到现钱,真是群众的‘粮食银行’。”6月19日,沈丘县东城办事处李安庄村农民李德才说。

        近期,李安庄村陶玉民的“粮食银行”前门庭若市,一辆辆装满小麦的大篷车、电动车排起了长队等待过磅、卸车,附近村的群众把收割好的小麦直接拉过来,通过验质、计量等环节,几分钟就可以拿到现金。

        10年前,陶玉民为了养家糊口,购买了一辆大篷车沿村收购粮食,走上了“粮贩子”的行当,日子过得十分艰辛。随后,他开办了固定粮食收购点,身份逐渐由“粮贩子”演变为“粮食经纪人”。由于公道的价格和良好的信誉,周边群众卖粮食时都会主动联系他们,在当地赢得了好口碑。在收粮食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售粮户以及本村许多孤寡老人、留守人员晾晒粮食十分不便,尤其是遇到恶劣天气,粮食得不到及时翻晾而发霉遭受损失,心里很不是滋味。2013年,陶玉民便萌生了在村头开办一个“粮食银行”的念头,及时收购街坊邻居的小麦和玉米,帮助他们保存粮食。

        “每年小麦收割后,群众就可以直接把达到保存标准的小麦一次性或者多批次存放在我这里,一方面解决了他们家里没有晾晒场地的问题,另一方面还省去了反复晾晒耽误的时间。三四个月内,卖出时间完全由他们决定,什么时候价格觉得合适了,就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现金结算。”陶玉民一边指挥着村民卸麦子一边说。

        “往年,收割后的小麦都摊到村外大路上晾晒,群众意见非常大。自从陶玉民的‘粮食银行’开办后,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减少了安全隐患,群众的出行也更加方便了。”站在一旁的该村党支部书记周贺辉说。

        陶玉民介绍说,大家将粮食存到“粮食银行”比农户自己存储每年可减少6%的损耗,一般的农民家庭按一年存粮1100斤算,就可减少损失70多元。“粮食银行”每年可以替大家保存粮食500吨左右,虽然也有很大的价格波动风险,但是能给街坊邻居带去一些便利,苦些累些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