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对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贡献” ——环保部组织媒体来豫 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采访活动侧记

18.12.2017  19:47

  12月12日至15日,环保部组织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环境报、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来到我省,了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2日,在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省环保厅等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成员单位分别向采访团介绍了我省在集中供热工程、燃煤散烧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具体做法和经验。随后几天,采访团陆续在郑州、许昌、鹤壁、安阳等地开展实地采访活动,下工地,访企业,入农户,了解工地及道路扬尘治理、有奖举报平台建设、超低排放改造、燃煤“双替代”、工业企业提标改造等基层一线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的情况。

  连续几天的采访,不少记者对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给予了肯定与高度评价。他们认为,今年年初河南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实现优良天数200天以上,截至12月11日,河南已经实现优良天数212天,兑现了承诺。进入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到了最关键的时期,河南的7个京津冀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两项颗粒物浓度都同比下降30%左右,“河南对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贡献”。

  在采访中,我省采取针对性强的有效举措,给媒体记者留下深刻印象。比如,郑州用遥感来监测柴油车污染、鹤壁对穿城而过的107国道开展“斩断尘缘”行动等。15日,正逢重污染天气,安阳市压产减排,让到访的记者感触颇深:安阳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凤凰涅槃式的变革契机。

  新华社记者付昊苏在集中采访之前,调查过河南燃煤“双替代”工作。他说,河南“双替代”工作提前谋划,完成替代的120万户以电代煤为主。整体上看,成效明显,老百姓也得到了实惠。

  “有风才有蓝天,这句话不完全是事实。”澎湃新闻记者刘霁说,他跟入驻河南的“千人计划”PM2.5防治小组专家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告诉我观测结果,其实有很多天没风也是蓝天。”他认为,“雾霾治理靠风吹”这种认知,忽略和否认了环境治理的作用,对于环境治理,公众要多些宽容和理解,任何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他还希望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比如每天洒水降尘,但在天冷的冬季,还得防结冰,预防交通事故。“凡事不能一刀切,考虑周详,才能赢得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中国经营报记者杜丽娟说,她感受到河南环境治理力度很大,河南前三季度经济发展也很好,表明转型发展效果正在显现。(记者 赵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