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缺仓储条件丰产早稻难享好价
7月28日起,江西启动了2015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记者采访发现,与往年类似,由于受困于缺乏仓储条件、低价进口大米冲击,很多忙着“双抢”的农户等不及托市收购启动,就以低于托市价的价格将稻谷出售给私人收购企业和粮贩子。
早稻总产有望达历史第三高产年
5月份以来,江西省频繁出现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对早稻生产造成影响。但因为全面落实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进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攻关,及时采取措施抗灾减灾,确保实现稳产增产,农民早稻生产丰收在望。
7月13日开始,江西省早稻全面进入了收割期。据省农业厅预计,全省早稻总产将达到162.02亿斤,比近5年平均增加4.45亿斤,总产有望达历史第三高产年,占全国早稻产量的四分之一。
“产量没有下降,比去年还有一些升高。”鄱阳县乐丰镇十字河村种粮大户高彩霞告诉记者,今年共收了500多万斤的早稻,比去年多收30多万斤。
缺乏仓储条件,农户被迫低价卖粮
“我们公司已经收购晒干的早稻2000多吨,收购价就是按照去年的1.35元/斤,收的都是年初就与我们签订合同的几个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粮食。”鄱阳县盛态粮食实业有限公司营运总监何满江告诉记者。
然而,高彩霞却没能卖出这个价钱。7月8日,高彩霞就开始收割早稻了。稻子从田里一收割上来,粮贩子高军民就开始过磅称重,一车车湿稻谷就进了他公司的仓库。
在江西产粮大县鄱阳县,和高彩霞一样无奈的还有很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今年托市收购还没有开始,大部分农户早稻已经收割得差不多了,要赶紧卖出去回笼资金,用来准备抢种晚稻。
“这么大量的稻谷哗啦啦收割下来,囤起来也不行啊,咱们自己没有仓库,也没有烘干机,容易发芽、发霉烂在手里的。虽然便宜一些,但能趁早多卖一斤是一斤。”三庙前乡青泥村丰庆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正卫告诉记者,今年早稻比去年丰收,合作社的稻谷量有800多万公斤,但收入却没增加多少。“晒干的1.24~1.26元/斤,没晒的一斤9毛左右。”吴正卫说,尽管知道托市价更高一些,但是“不卖不行”。
据了解,如果当地私人粮食收购企业以1.24~1.26元/斤的市场价收购,散户农民基本还能赚钱,而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由于人工费、土地流转费等成本费用的上升,赚得很少,甚至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