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转型来自创新驱动

19.08.2015  09:57

      江苏:转型来自创新驱动       ——访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南平       苏州纳米城、无锡微电子、泰州医药城、南京无线谷……每个城市有不同特色产业,而在特色产业的背后,是江苏省通过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启动的九大创新载体建设工程。       当这些创新载体慢慢蜕变之时,正好经历江苏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而前两个阶段大家耳熟能详,20世纪80年代的乡镇企业发展阶段,实现由农到工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阶段,实现由内向外的转变。       江苏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被一个人看在眼里。虽然是安徽人,却在江苏学习和工作了29年,他就是江苏省副省长徐南平。这位54岁的化学工程博士,曾当过高校教授、助理工程师,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这位学者型官员的眼中,江苏当前的经济状况和未来发展怎样?支撑江苏实现创新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如何扶持中小企业创业与创新?记者试图寻找答案。       江苏经济向中高速平稳过渡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宏观经济正处在稳增长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经济的发达省份,江苏省上半年的经济状况如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徐南平:上半年,江苏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可以概括为“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八个字。全省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330.1亿元,增长8.3%;工业总产值74643.8亿元,增长6.6%,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1个产值增速较一季度有所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8%。工业用电、交通运输、信贷投放等先行指标基本稳定。社会融资规模、直接债务融资规模等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2.5%。       江苏的经济结构出现了积极变化,一批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稳定性、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所有这些,都支撑了江苏经济向中高速平稳过渡。“进”,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0.5%,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速快于规上工业3.1个百分点,高耗能产业产值增速低于规上工业3个百分点。       从发展活力看,江苏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出台《关于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和《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关于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有效增强了微观主体活力。       但受宏观经济环境和深层次矛盾影响,江苏省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不牢固,下行压力仍较大,可谓“稳中有忧”。“忧”主要表现在投资意愿下降、市场需求疲弱、出口形势严峻和要素约束强化等。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受其影响,江苏省上半年进出口同比下降3.9%,其中出口、进口分别下降1.3%和7.8%;要素方面,土地供应与项目需求之间的矛盾较尖锐,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存在,结构性用工短缺与用工成本持续上升的双重压力并存。       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提供支撑。       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先发之路       中国经济时报:江苏省正在谋划从“江苏制造”转向“江苏智造”,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就由8个国家级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组成,横跨了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请问创新驱动这条路走得是否顺畅?       徐南平:我们正坚持不懈地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攀升,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继续抓好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一方面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施大规模企业技术改造,发展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制造,推进精益制造和绿色制造,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江苏省政府每年将“百项千亿”技改工程纳入50项任务,推进百项开工、百项续建、百项竣工技改项目建设。       另一方面,以两化融合支撑转型升级,发展物联网产业,在智能农业、智能节能环保、智能家居安防、智能交通物流、智能医护、智能矿山六大领域实施64个示范项目。制定“十三五”期间重点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目标计划,通过提高财政奖励标准、落实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等措施,排出一批需要化解的过剩产能及需要淘汰的落后、低端产能。       江苏省正在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促进企业成为创新投入、成果应用、人才集聚的主体。目前企业建立的创新平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研发投入在全社会占比均超过80%,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近4000个,2014年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26.1万件和20万件,居全国之首。       与此同时,我们还围绕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瓶颈,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联合攻关,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得到了突破。此外,我们还建设以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和转移为宗旨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引领产业发展、服务企业创新,在构建基础原创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的改革中进行不断探索。       企业是市场经济、工业经济主体       中国经济时报:习近平总书记7月16日在吉林延边考察时称,“实体经济强,实际上就是企业强,企业一流,经济才能一流。”江苏省在稳增长措施和创新驱动战略中,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和创新?       徐南平: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工业经济的主体,也是投入的主体、项目的主体。所以要把培育企业主体、做好企业服务、激发企业活力,作为工业经济的重心。       江苏省历来重视创新创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中小微企业达177万户,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专精特新企业2000家。江苏省在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方面的举措主要是:健全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完善中小企业发展载体、强化中小企业人才支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实施中小企业创新推进工程。       2014年江苏省级层面减少行政审批事项506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清理涉企收费62项。自2004年以来,江苏省财政累计资助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74个,资助经费近95亿元,项目总投资达1224亿元,其中50%以上的项目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引导企业介入高校院所早期研发。加快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216家。江苏与高校共建25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3个省辖市均建有科技创业载体,所有县(市)和城市主城区科技创业载体实现全覆盖。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培育高科技企业、吸引高科技人才的载体。       为实现科技人才与传统企业合作共赢,我们鼓励企业按不低于年销售收入的0.6%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该资金可计入企业研发费用。江苏省财政设立省级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新品开发以及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江苏省设立了科技金融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出资18亿元建立省信用再担保公司等,促进融资体系完善,引导各地设立转贷应急资金。目前,江苏省备案创业投资机构达到279家,管理资本规模达到508亿元。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设立上市培育专项资金5000万元,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上市融资。       我们要落实好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的小微企业减税降费等政策,规范行政审批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减税清费等措施,确保好的政策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强对企业的帮扶,尤其要关注困难行业和重点企业,帮助有潜力、有前景的企业渡过眼前难关。       经济运行平稳格局没有变化       中国经济时报:在各项稳增长政策的带动和实施下,你对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如何判断?       徐南平:世界经济形势虽然复杂严峻,但依然出现缓慢复苏的基本走势。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经济因素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红利正在释放。       从江苏省来看,上半年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停征和免征5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5项政府性基金,惠及全省约80万户小微企业,共减负约40亿元。“营改增”试点中,有40.2万户试点纳税人累计减税445.3亿元。今年又获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额度1865亿元,其中第一批1055亿元已全部完成发行与转贷。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试点效应显现,1—5月小微企业贷款新增279亿元。       由于江苏省一直致力于调结构、转方式,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是好的,经济发展的基础扎实、韧性较强、回旋余地较大。今年以来,苏南地区特别是苏州、南京发展加快,有力支撑了全省发展。行业、企业分化明显,在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的同时,另一部分行业和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行业、新兴商业业态、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综合各方因素分析,预计2015年全年经济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由于去年主要经济指标前高后低的基数效应,今年经济运行、工业增速有望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有望圆满完成。记者 刘慧 唐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