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查获数百吨巴西“疯牛肉”

02.12.2014  13:43


 

  查扣“问题牛肉”多达300吨,销售金额仅连云港地区已达1亿多元……江苏省公安厅最新公告称,江苏警方破获了贩卖“问题牛肉”案,被禁售的巴西牛肉在市场已流通一年多。目前,外省追查行动仍在继续。

  巴西疯牛病疫区牛肉现农贸市场

  今年1月初,江苏省灌云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接到市民举报,称某农贸市场有人销售“假牛肉”。接到线索后,检查人员很快在牛肉经销户徐某、任某分别开设的门市部内发现了被举报的“假牛肉”,并查扣了两家门市部尚未销售的近900公斤“假牛肉”。

  经检查,这些“假牛肉”是通过非法渠道从巴西进口的。2012年底,巴西成为疯牛病疫区,我国明确规定不得销售来自巴西疯牛病疫区的牛肉。这一禁令今年1月尚未解除。

  调查发现,徐某、任某所售牛肉是从徐州的数个批发商处购得。3月5日,警方专案组在徐州、灌云抓获10名犯罪嫌疑人,查扣冰冻巴西进口牛副产品近300吨,依法冻结涉案资金3000多万元;7月28日,专案组又捣毁了连云港范围内的8个销售窝点,抓获9名嫌疑人,查扣巴西牛肉300余箱,价值30余万元。

  徐州4个团伙的7名嫌疑人交代,禁售巴西牛肉后,他们得知外省几个地区仍能拿到巴西牛肉,且价格低廉,于是从去年初开始进货,并销往江苏及周边省份,仅连云港地区的销售额就达1亿多元。

  劣币驱逐良币“便宜货”行销多地

  被禁售的巴西牛肉为何有这么好的销路?据当地市民介绍,当时市场上的本地牛肉价格普遍为生牛肉每斤30-40元,熟牛肉每斤60多元,而巴西牛肉的售价则便宜得多,生的只要每斤21-22元,熟的则是每斤30多元,差价将近一倍。

  由于售价远低于市场价,本地牛肉销量遭到巴西牛肉的挤压。据灌云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周同斌介绍,犯罪嫌疑人单某是最早和徐州的上家联系在连云港地区销售巴西牛肉的。“当时就造成连云港地区本地牛肉卖不动,很多牛肉经营户不得不到单某处进货。”

  “疯牛肉”以“劣币驱逐良币”的方式占领市场,这使得经销商可以快速、方便地牟取利益。单某原来是卖猪肉的,他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过过手,中间加一点价,钱就赚来了”,他便改卖牛肉,干了近一年,获利10多万元。

  单某一家独大的情况没有持续多久,连云港当地的商户很快开始效仿。他们找到徐州的经销商并加入,使得巴西牛肉迅速在连云港地区得以大量销售。同时,部分消费者盲目地“贪便宜”也助长了“疯牛肉”的销售势头。一位市民告诉记者,他们只觉得牛肉很便宜便买了,上面没有中文字,也就没注意牛肉的产地。

  “现在是没出事,但他们销售国家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食品,存在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对消费者是极不负责任的,已经涉嫌犯罪。”周同斌说。目前,江苏警方仍在追查禁售巴西牛肉的来源及其他销售网络。

  分析

  问题牛肉流通一年多监管漏洞有多大

  据了解,经销商违法销售巴西牛肉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为何到现在才被发现?灌云县公安局副局长戴乐雨介绍,这是因为经销户基本都是“人货分离”,门市上少放或者不放巴西牛肉,销售手法相对隐蔽。

  市场监管不足是使得有安全问题的食品能够进入流通市场的重要原因。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肉制品生产商说,对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生鲜集中零售供应方,“回扣和提点给足了,产品质量都能商量,谁还在乎生产源头?”

  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了,不法分子为了谋取暴利,制作贩卖一些有毒有害的食品给顾客食用,拿着顾客的生命开玩笑。例如毒豆芽、地沟油、臭脚米粉、三聚氰胺奶粉等有毒食品。食品安全问题屡次被推向风口浪尖,食品安全监管不能只依靠媒体曝光赢得短时间关注。必须构筑长效机制,破解监管漏洞,还百姓一个健康安全的家园。

  资料

  疯牛病的传染与防治

  疯牛病,即牛脑海绵状病,简称BSE。1986年11月将该病定名为BSE,首次在英国报刊上报道。这种病波及世界很多国家,如法国、爱尔兰、加拿大、丹麦、葡萄牙、瑞士、阿曼和德国。据考察发现,这些国家有的是因为进口英国牛肉引起的。

  牛的感染过程通常是:被疯牛病病原体感染的肉和骨髓制成的饲料被牛食用后,经胃肠消化吸收,经过血液到大脑,破坏大脑,使失去功能呈海绵状,导致疯牛病。

  人类感染通常是因为下面几个因素:

  1.食用感染了疯牛病的牛肉及其制品也会导致感染,特别是从脊椎剔下的肉(一般德国牛肉香肠都是用这种肉制成);

  2.某些化妆品除了使用植物原料之外,也有使用动物原料的成分,所以化妆品也有可能含有疯牛病病毒(化妆品所使用的牛羊器官或组织成分有:胎盘素、羊水、胶原蛋白、脑糖);

  3.而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疯牛病”在人类变异成“克-雅氏病”的病因,不是因为吃了感染疯牛病的牛肉,而是环境污染直接造成的。认为环境中超标的金属锰含量可能是“疯牛病”和“克-雅氏病”的病因。

  现在对于疯牛病的处理,还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办法,只有防范和控制这类病毒在牲畜中的传播。一旦发现有牛感染了疯牛病,只能坚决予以宰杀并进行焚化深埋处理。但也有看法认为,即使染上疯牛病的牛经过焚化处理,但灰烬仍然有疯牛病病毒,把灰烬倒在堆田区,病毒就可能会因此而散播。

  目前,对于这种病毒究竟通过何种方式在牲畜中传播,又是通过何种途径传染给人类,研究得还不清楚。

  其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特性极不利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法国专家发现,导致疯牛病等疾病的朊病毒从一类动物传染给另一类动物后,即这种病毒跨物种传播后,其毒性更强,潜伏期更短。

  他山之石

  国外五招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也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在世界许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也时常发生。相比而言,有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系统,让我们看看有什么招数是值得借鉴。

  第一招:严把源头关——监管触角伸向产地

  法国

  是世界闻名的美食大国,食品安全一直是政府和

  民众关注的焦点。近些年来,疯牛病、二恶英污染、禽流感、口蹄疫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不断涌现,促使法国更加注重对食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

  从食品供应的源头开始,法国当局实行严格的监控措施。供食用的牲畜如牛、羊、猪都会挂有识别标签,并由网络计算机系统追踪监测。屠宰场还要保留这些牲畜的详细资料,并标定被宰杀牲畜的来源。肉制品上市要携带“身份证”,标明其来源和去向。

  第二招:重视流通环节——为每份食品“建档案”

  日本

  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都要记录在案。农协收集这些信息,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供消费者查询。

  在食品加工环节,原则上除厚生劳动省指定的食品添加剂外,食品生产企业一律不得制造、进口、销售和使用其他添加剂。

  第三招:食品造假要出狠招重罚

  在食品安全制度相对先进的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各国为此都加大了惩罚力度,其中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2010年底,德国西部北威州的养鸡场首次发现饲料

  遭致癌物质二恶英污染。今年1月6日,德国警方即调查位于石荷州的饲料制造商“哈勒斯和延奇”公司。7日,德国农业部宣布临时关闭4700多家农场,禁止受污染农场生产的肉类和蛋类产品出售。

  对于这次二恶英事件中的肇事者,德国检察机关提起刑事诉讼,同时受损农场则拟提出民事赔偿,数额可能高达每周4000万至6000万欧元,完全可能让肇事者破产。

  第四招:食品召回构筑最后屏障

  问题食品召回制度是发现食品质量存在缺陷之后采取的补救措施,是防止问题食品流向餐桌的最后一道屏障。

  奥巴马食品监管改革要点之一就是授予美国药管局

  强制召回权,可以直接下令召回而无需要求生产厂家自愿。日前,美国FDA推出了食品召回官方信息发布的搜索引擎,以提高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完整性。通过搜索,消费者可以获得自2009年以来所有官方召回食品的详细动态信息。

  第五招:完善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来保障

  巴西

  负责食品监督的部门和机构国家卫生监督局、农

  业部、社会发展和消除饥饿部等机构。此外,民间还有消费者维权基金会和消费者保护研究院等。这些机构都有比较完善的体制,在市镇、州、联邦三个层级开展工作。

  巴西有关食品安全的法案很多,也很具体。从2005年开始,巴西又强制执行食品营养成分标签规定,要求食品标签必须包括热量值、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含量、钠含量等信息,以保障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