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启动新一轮经济发展“双引擎”

23.04.2015  10:27

      江苏省围绕“微转小,小转精”、“扶上马,送一程”的办法,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为经济转型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强政策集成、强化开放共享、创新服务模式,积极营造良好的大众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此,江苏已启动新一轮经济发展“双引擎”的新举措。

      江苏省经信委相关领导介绍,今年1~2月,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超千亿元,为1100亿元,居全国首位。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452亿元,江苏占比14.8%。但是,江苏的经济运行仍然面临很大的压力。

      经济运行面临三大压力

      工业增势放缓幅度加大。数据显示,尽管江苏工业利润取得两位数的正增长,但是,和去年同期相比,江苏工业利润增速仍回落2.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增速也回落2.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同比回落3.7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速更是同比回落6.3个百分点,这一系列的增速回落,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结构转型阵痛等同样挑战着江苏工业企业。

      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重工业在江苏工业结构中占7成以上。当前重工业价格回落快于轻工业,而重工业中冶金、石化等行业产品价格回落幅度更大,生产增速也较快回落。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工业品市场情况看,2月份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2%,这已是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第38个月同比回落。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企业面临的困难突出表现在用工难、资金紧等方面。从用工情况看,企业用工成本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从资金情况看,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4735.96亿元,比年初增加2235.47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16523.96亿元,比年初增加249.7亿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制造业贷款余额下降1.5%,占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的比重(22.1%)下降3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普遍反映银行贷款利率往往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浮20%以上,融资难题更为突出。此外,面对疲弱的市场需求、不断下降的产品价格,部分企业两项资金较快上升,财务状况不容乐观,风险有所上升。

      “传统与先进”双管齐下

      传统产业总量规模大、品牌效应好、比较优势强。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既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又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积累、制造能力,催生大量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是稳增长的有力保障、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

      为了更好地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江苏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注重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应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主攻方向,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面对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首先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支持和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引导一批优势企业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围绕各类研究院所、检验检测机构等为行业服务的组织,推进区域性公共技术平台发展,为产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其次,加大力度推进技术改造。突出重点行业、瞄准关键环节实施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技术改造水平,优化技术改造投向结构。引导企业重点围绕创新成果产业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提升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再其次,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创新应用、深度扩散,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企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售后服

      务的全面融合,重点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增强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最后,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围绕火电、钢铁、建材、石化、纺织等重点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推动实施锅炉(窑炉)和换热设备等重点用能装备节能改造;全面开展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加快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

      研究制订并实施江苏制造2025行动纲要。到2020年,全省先进制造业取得积极进展,工业经济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两化融合程度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模式,江苏制造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点面结合八项措施到位

      加快构建众创空间。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按照“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思路,通过利用闲置的工业楼宇、商务楼、写字楼和新建楼宇等途径,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每年认定一批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加快培育创客创新载体,开展“百家千项”、“创新之家”创建工作,吸引一批创客在江苏创新创业,支持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进行对接,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大力推进互联网融合创新。推动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要素集中,促进互联网企业集聚发展,省市县合作共建互联网产业园,依托高校建设互联网创业园,打造江苏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全面提升江苏互联网产业竞争优势。整合资源,为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提供技术、资金、人才、孵化等服务。

      积极构建小微企业服务体系。推动建设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提升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服务能力,逐步形成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为初创期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优质服务。

      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产业集聚区、众创空间、高校等,建设一批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知识产权应用等服务的技术平台,每年认定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

      加强产业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依托全省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领军企业、创新园区,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聚焦江苏高端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探索构建全省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新兴战略产业领域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建设跨地区、跨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围绕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技术领域,建立“小巨人”企业培育库、专精特新产品培育库,支持“微转小,小转精”,每年认定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优的“小而强”、“小而优”和“隐形冠军”企业。

      丰富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小微企业政策宣传咨询及法律援助等活动,继续办好中国江苏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江苏创客嘉年华等赛事活动,为投资机构与创新创业者提供对接平台。

      互联网与中小企业深度融合,建成10个互联网产业园和10个互联网创业园。全省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和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超过2000家,每年推广应用百项关键新技术、千个重点新产品,实现新增销售收入超过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