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新技术助力我市粮食增产

10.10.2014  18:37
文章来源:信阳日报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0-10  09:19:34         记者昨日获悉,我市依托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实现了粳稻栽培的技术创新,促进了豫南水稻的产业升级,为我市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水稻种植而言,到了10月份,大部分水稻应该已基本收割完毕,可是昨日记者来到浉河区吴家店镇吴店村,看到大片的水稻依然在稻田中生长,略显青黄的颜色表明,这些水稻还没有成熟。今年50岁的村民崔顺堂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种植的粳稻,与传统籼稻相比,粳稻晚种晚熟,产量更高。

  崔顺堂从2011年开始试种粳稻,刚开始只种了两亩。看着粳稻种植收益越来越高,如今崔顺堂家里的30亩地已经全部种植了粳稻。推迟粳稻播种期和抽穗灌浆期是我市自主研发的豫南“籼改粳”的核心技术,通过进一步深入开展定量研究,明确了豫南粳稻的安全齐穗期、最佳齐穗期和最佳播期。

  市农科院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通过推迟粳稻的种植时间,避免了种植中的高温危害、病虫害等生长不利条件;通过机械插秧技术的应用,实现粳稻生产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在研究过程中,市农科院还研究出两段栽培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新的水稻栽培技术不仅节约肥料,还能够使水稻每亩单产提高20.8公斤至94.9公斤不等。

  通过不断创新,我市构建了粳稻——小麦耕作制度、粳稻“品种群”,建立了水稻机械插秧大田露天育秧模式和晚播粳稻病虫害综合防控和轻简施药技术体系,粳稻种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了解,2014年豫南粳稻生产面积达到230万亩,其中信阳160万亩。2012年和2013年豫南粳稻生产面积分别达到101万亩和167万亩,平均亩产670公斤以上,每亩增产稻谷50多公斤,预计3年增产粮食5亿斤,农民增收15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