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林路配套全 粮食增产有空间
老百姓有句俗语叫“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事关国计,影响民生。我市是如何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确保粮食连年增产的呢?在中央持续释放重农抓粮信号的背景下,在我市粮食“十三连增”的情势下,我市粮食生产还有无增产空间?如何进一步拓宽粮食增产空间?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
“截至去年年底,我市三县一市已建成高标准粮田94.2万亩。到2020年,我市规划建成高标准粮田200万亩。在高标准粮田的建设上,我市还有百万余亩的建设任务,这也意味着我市粮食生产还有很大的增产空间。”7月6日,行走在安阳市广润坡1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里,看着眼前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景象,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科长孙顺德信心十足地说,“通过高标准粮田建设,我市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新发展,生产能力得到了新提升,到2020年,支撑我市粮食生产能力将稳定在50亿斤以上。”
一块块田地纵横交错,一条条水泥路笔直平坦,一排排绿树整齐排列,一座座钢制井房静静伫立……在我市高标准粮田里,这样的镜头随处可见。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粮食的生产能力,拓展了粮食的增产空间。在安阳县瓦店乡王贵庄村的地头,正在田间给玉米苗打药的村民王金明说,他家不到7亩地,今年一亩地平均打麦子1100斤。王金明还谦虚地告诉记者:“俺这地打的粮食可不算多,一亩地打一千二三百斤的,俺村很多!”
瓦店乡共有耕地6.8万亩。从2012年起,该乡5万亩耕地全部纳入安阳市广润坡1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建设规划。3年多来,通过整合资金、整合项目,瓦店乡高标准粮田按照土地平整肥沃、排灌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标准建成了,群众也尝到了农业设施完善带来的甜头和农业增产带来的实惠。“过去田间路都是土路,一下雨车就进不了地,浇水时家家自备潜水泵抽水。如今,田间路都是水泥路,每隔50米一座机井房,还配有遥控器,轻轻一按就出水,特别方便。”提到种田的便利,王金明滔滔不绝。
高标准粮田建设在引导农业增产方面如何发挥作用?安阳县农业局副局长耿再俊的阐述很有说服力:高标准粮田里,高产创建示范区、病虫害统防统治区、测土配方施肥区和机械深松深耕区合理布局,农科教结合试验田、病虫害统防统治试验田、新品种展示田、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田、节水灌溉示范方与机械深松深耕和宽幅精量播种示范田有序设立。通过四区合一、七田示范的布局,农户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增产效果,科学种田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粮食产量也就提高了。
经实践检验,高标准粮田与普通大田相比,一亩地能增产100斤左右。然而,如何通过高标准粮田的建设,进一步扩展增收空间?面对记者的提问,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各级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积极建言献策。
“高标准粮田建成区水网、电网、路网、渠网、林网都进行了配套建设,硬件设施十分完备。要进一步拓展增产空间,就必须在软件建设上同样下功夫。软件建设包括耕地地力的提升、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只有软硬件一起抓,高标准粮田的增产效果才明显、空间才更大。”市农业局副局长、总农艺师朱丽英说。
“高标准粮田建成区的后期管护是确保粮田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关键一环。在工作中,我们发现,粮田的后期管护资金多由县、乡财政筹集,资金上相对短缺。我们建议,能否考虑将管护资金列入市级财政预算,并出台考评办法,建立奖惩机制,确保粮田形成长效、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安阳县农业局副局长耿再俊提议。
“在高标准粮田建设初期,老百姓会因田间道路占用自家耕地的问题在高标准粮田建设上认识不足、热情不高,其实建成后直接受益得实惠的就是百姓。所以,加大高标准粮田建设的宣传力度,营造百姓拥护、合力共建的浓厚氛围十分重要。建设工作好推进了,增产也就水到渠成了。”瓦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刘振海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