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促粮丰

23.06.2014  13:13
      核心提示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地处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生产在全国居于突出的战略地位。我市作为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河南粮食生产主产区和高产区,粮食种植面积占全省的4.4%,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5.0%,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

  然而,受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及暖干气候变化的叠加影响,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采用更为适用的灌溉技术,解决原有灌溉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灌溉方式落后的问题迫在眉睫。

  加快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2013年,我市谋划了三个重大水利项目,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就是其中一项。随着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区内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日前,记者在我市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建设现场看到,轰鸣作响的挖掘机正开足马力开挖铺设管道的沟渠,工人们则在紧张有序地铺设灌溉管道,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是我市三个重大水利项目建设之一,该项目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和粮食核心区建设,按照规划高起点、科技高含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产出高效益的总体要求,集固定式、半固定式、绞盘式喷灌、地埋式自动伸缩、中心支轴式喷灌机、智能化喷灌等多种节水灌溉形式于一体,计划在2013年—2015年打造出工程形式多样、科技含量高、管理主体明确、服务优质高效、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许昌市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规划涉及长葛市、许昌县11个乡镇、267个村。

  沿新元大道驱车行驶在项目区内,一排矗立在田间的大型喷灌设备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那就是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目前是我市最先进的喷灌设备。”同行的北京新水源景有限公司许昌项目区负责人莫皓翔告诉记者,这个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由5个杵架和1个悬臂组成,总长度为312米,有4个水源井为其供水。

  据了解,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又称指针式喷灌机,是将喷灌机的转动支轴固定在灌溉区域的中心,支轴底座中心下端与井泵出水管或压力管相连,上端通过旋转机构(集电环)与旋转弯管连接,通过杵架上的喷洒系统向农作物喷水的一种节水增产灌溉机械。

  “中心支轴式喷灌机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自动控制系统。机器的中心支轴处配有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人机界面和触摸屏对4台水泵进行开关控制,远程操作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在控制中心对喷灌机以及水源井进行开关控制,同时对水泵的电流、电压、用水量及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控。”莫皓翔说。

  在项目区内,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只是其中一种灌溉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地埋式自动伸缩一体化喷灌设备、地埋式自动化喷灌取水设备、地埋式喷滴灌取水设备和固定式喷灌设备。同时,我市在充分考虑灌溉水源、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以及作物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还考虑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适应性,规划到2015年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2.61万亩,其中,巩固提高目前已发展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41万亩,规划2013年—2015年再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2万亩。40.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中包括固定式喷灌面积38.96万亩,占规划面积的96.92%,绞盘式喷灌机灌溉面积0.94万亩,占规划面积的2.33%,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灌溉面积0.3万亩,占规划面积的0.75%。

  “除了高效节水灌溉设备之外,我们还同时配备智能井房、自动测墒、视频监控、微机控制等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样,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远程电脑的控制进行浇地了。”市水利局工作人员说。

  在位于许昌县陈曹乡的信息管理平台中心我们看到,操作员轻轻按动电脑上的操作按钮,离中心不远的地里的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就开始工作了。

  “原来浇地,一个人一天也浇不了多少,而且还累得不行。现在,我只需按动按钮就可以了,一个人控制100多亩地也不觉得累,真是方便多了。”控制员卢丽芬说。

  我市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2014年计划投资2.8亿元,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9万亩。其中,许昌县计划投资1.7亿元,建设8.6万亩;长葛市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4.3万亩;同时,在项目区内建灌溉试验站一处,计划投资1760万元。目前,节水灌溉工程部分及路、树、沟、桥等配套工程已基本完成,完成投资2.56亿元。信息化配套工程正在实施。

  科技支撑形式多样

  我市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农业生产在我市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农业灌溉试验等基础性研究工作比较薄弱,在农业生产中存在严重滞后等问题。

  农业节水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水资源时空调节,充分利用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灌溉水,以及提高植物自身水分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为此,必须采取包括工程、农艺、生物以及管理等综合节水措施。

  根据《许昌市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规划,为了加强对项目区内建设的高效节水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技术试验、推广应用,及时对县、乡、村三级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对信息化市级管理平台进行运行、管理;在项目区研究农业综合节水关键技术与方法,促进现代化节水农业向定量化、规范化、模式化、集成化和高效持续的方向发展,科学合理的试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管理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使我市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长期良性运行,为此决定在项目区内成立许昌市灌溉试验站(许昌市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管理中心)。

  在新元大道和张古路的交叉口,记者看到正在建设中的许昌市灌溉试验站。

  “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地进行工程建设,目前实验楼正在进行砌体施工,完成5眼灌溉井建设,完成1眼观测井建设,园区道路完成路基施工,正在进行灌溉工程施工。”许昌市灌溉试验站项目经理周云飞说,该试验站配有专业的实验人员和仪器设备,主要承担我市的农田灌溉试验、技术培训、灌溉新产品展示与推广等任务,同时,对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进行跟踪监测与运行管护,预计7月份能够投入使用。

  据了解,许昌市灌溉试验站是我市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的管理服务机构,市级信息管理平台设在灌溉试验站内。试验站建设计划投资1760万元,占地180亩。项目建设包括五大功能区,分别是实验与办公生活区、灌溉技术试验区、作物灌溉制度试验区、智能灌溉试验区、温室大棚试验区。其主要职责是对涉及的2个县市、11个乡镇的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进行服务管理,同时开展灌溉试验、技术推广。

  其中,智能灌溉试验区主要用来试验并实现农作物的精准灌溉,通过测得的多层土壤水分含量按照不同权重求得的水分值、地下水水位的监测、气象气候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控制各小区电磁阀的开关,从而控制灌溉。当土壤水分低于一定数值时,则开启灌溉,达到一定数值时,则停止灌溉,实现精准灌溉。灌溉技术试验区,主要开展节水灌溉试验研究,包括作物蒸腾蒸发量(耗水量)监测、节水灌溉制度研究、灌溉方法与技术研究、作物高产水肥耦合试验研究,灌溉效益与效率(灌溉水利用率、作物水分生产率)研究等。同时,结合试验研究的新技术进行示范展示。该区规划的灌溉技术包括地面灌、滴灌、固定式喷灌、半固定式喷灌、机组式喷灌等。

  “在这里,我们还将建设高效节水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水量、土壤墒情、地下水水位、视频、天气要素、环境要素等信息自动采集监测和信息传输系统,能够自动控制灌溉,并发布灌溉制度和灌溉预报。”市水利局工作人员说,许昌市高效节水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各级部门信息管理平台、决策支持平台的展示中心,通过大屏幕显示、异地视频会商等系统,为各级管理机构提供一个实时获取所有业务相关信息、实时进行决策分析、实时召开异地视频会议、实时发布并执行决策结果的环境与场所,许昌市高效节水信息化管理平台具有信息展示、决策会商、信息发布等功能。

  节水灌溉效益显著

  节水灌溉好在哪里?农民最有发言权,在长葛市率先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石象镇坡李王村,村民李占军可是感受到了大实惠。

  “这里位于全市的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内,今年,市政府帮我们在地里安装了高效节水灌溉设备,一下子解决了浇水难的问题,也正是这个原因,丰收才会变得更容易一些。”李占军说。

  李占军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和种地打了多年交道的他去年流转了30多亩土地,种上了小麦。今年,他种的小麦获得了丰收,每亩地最高收获了750多公斤小麦。

  “农谚有言:‘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去年麦播期间,我市遭遇大旱,要不是这些灌溉设施派上用场,怎么会有今年的好收成?”李占军说,近几年,他们这里许多男青年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多是妇女和老人,而麦田浇水至少需要两个壮劳力才能完成,让多数人感到头疼。实现“刷卡”浇地后,浇地只需一个人,无论妇女、老人都能完成。

  说话间,李占军带我们来到他平时刷卡的智能化井房旁。只见一座高约1.6米的小房子似的建筑矗立在地头,房子的上部有两个透明的小玻璃窗,里面是用电量、用水量的显示屏等。

  “这就是智能化井房,农民不仅可以从玻璃窗看到用电量和用水量,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用水量及时刷卡断电,既节约用水,又节省灌溉资金。同时,后台的多功能监测管理系统,通过采集土壤水分、地下水水位情况等参数,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并向农民实时发布灌溉信息,指导农民根据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科学灌溉。”市水利局工作人员说。

  以前我市农业大多采用传统灌溉方式,一直靠人工控制、人工计量、人工计费的办法。这种大水漫灌的方式不仅造成农民节水意识淡薄,还使得水资源严重浪费。

  “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后,将彻底改变项目区的生产条件,有效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市水利局工作人员说,按项目实施前后对其效益进行综合分析,项目规划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2万亩,项目实施后,粮食作物综合产量每亩可增加200公斤,那么项目区农作物综合生产能力每年可增加8.04万吨,每亩可增收176元,依靠水利工程实际增收效益为7075万元。

  为了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够正常运转,结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特点,我市还将建立健全基层服务体系,到2015年年底,完善2个县级抗旱服务队和11个乡水管站,建成267个村用水户协会,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水平。

  在项目区内,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将农业科技应用于生产的无限魅力。离开项目区的时候,各种喷灌设备还在工作着,透过那层层水雾,我们仿佛看到了我市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