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区打造“绿富美” 让百姓“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15.10.2018  09:22

东风渠里,白鹭翱翔,野鸭嬉戏;岸边上,绿化景观郁郁葱葱,景观小品错落分布,万条丝绦随风飘逸。远处,花园路上车流如织,但喧嚣的声音已经遥远,这里宛如闹市中的清净地,因一条河道、一片绿林,让人在城区零距离接触大自然。

“每天沿河散步,就像行走在生态大花园里,每处都像一幅风景画让人心情特别舒畅。”在花园路东风渠畔散步的一对老夫妇表示。

时光回溯到40年前,当时的郑州仅有人民公园、紫荆山、碧沙岗等三大公园,而金水区则只有紫荆山公园可供市民休闲游玩。另外,当时人们的绿化理念也还停留在“种树”上,而后来随着增加几个较大的公园外,还增加了很多微公园、小游园、绿化带等绿化项目。一块块“绿肺”镶嵌在城乡闹区,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绿色角落,让他们从繁忙、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摆脱出来。

流淌在郑州人记忆中的紫荆山公园

“同一时期,郑州开放的公园除了紫荆山,还有碧沙岗和人民公园。这三大公园,均是集文化、园林、娱乐、休闲的综合性公园,是市民周末和节假日的好去处。”郑州碧沙岗公园老职工张遂民说。

据了解,当时为保护商代故址,同时也为给附近居民开辟出绿地,1958年春由省政府在紫荆山挖湖堆山建园,1964年2月建成开放。

“同一时期,郑州开放的公园除了紫荆山,还有碧沙岗和人民公园。这三大公园,均是集文化、园林、娱乐、休闲的综合性公园,是市民周末和节假日的好去处。”郑州市民张遂民说。

“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年,紫荆山公园搞的灯展声势非常大。当时,从西郊的工厂到学校,各个单位都要出灯参加灯展活动的,热闹非凡。”紫荆山公园办公室徐主任回忆说。

1984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祖国大江南北。当时在解放军南京外语学院读书的朱柳和同学们向公园提出了创办外语岛的请求,公园也大力支持。郑州的第一个外语岛就诞生于此,外语学习风靡一时。

“90年代,整个社会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当时,郑州除了学济南的拆墙透绿外,还学习大连栽种草坪。在这种号召下,1997年8月份开始,紫荆山公园开始拆墙透绿。”徐主任回忆说,1999年左右,紫荆山公园改造竣工同时取消存在了40多年的门票被取消,开始免费向游人开放。

也是在这一年,寸土寸金的金水区又规划建设了文化公园、文博公园、绿荫公园等公园,真正将绿色融入到城市的规划中去。

“公园+文化”让市民共赏美丽金水

近几日,记者分别到金水区的东风渠滨河公园、文化公园、文博公园进行走访。发现,每到一处公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厌烦了都市的生活,来这里漫步,真的别有一番风味,仿佛每个人都进入了一种很悠闲的状态。在文化公园感受中国传统五行文化,而文博公园内的环保、法制主题让人印象深刻,而东风渠滨河公园内的“1904公园”,则仿佛是一条记忆的走廊,从近代穿越到现代。它带我们走进1904年,回到与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邂逅的郑县站。

“40年前,郑州整个城区的绿化理念就是种树。后来,公园或城市绿地才多了花花草草,再后来公园或街头主题游园则更加注重文化的建设,将公园文化纳入城市文化的重要部分。其实,公园文化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更能直观地看出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和人文素养。”曾在金水区绿化所工作30多年的老职工王建勇表示。

据介绍,在公园数量和面积不断增加的同时,金水区更着力于在公园的内在品质上精益求精,从公园的功能、景观、文化和服务等多方面加以提升完善,永远都在研究市民的需求中,寻求公园新的发展空间。

郑州市园林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发展的重视,公园也开始着力打造自己独特的文化,走以“文化兴园”的道路。2013年起,文博公园依托园内近600株银杏,如梦似幻的秋色景观,在每年11月成功举办“绿满商都、花绘郑州”银杏黄叶节活动;绿荫公园则着力打造蜡梅主题文化;文化公园更是于2016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了一组命名为书香雅轩的展厅,用于文化活动的开展,已承办了“蜡梅节书法、插花艺术展示交流活动”、“花朝节中国传统六大插花容器讲解与展演”和“端午情插花展示活动”等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活动。

“园林绿地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城市公园正是这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也是这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郑州大学建筑学院相关专家表示。

9 93个“小而美”游园将诠释金水“微幸福”

据了解,从2004年到2018年,金水区建成区绿地面积翻了一倍多。仅2018年截至目前,金水区新建绿地面积为79.4万平方米(0.79平方公里)。大的公园并没有增加多少,为何绿地会增加这么多呢?

金水区城管局绿化科负责人谢龙表示,金水区处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土地资源有限,他们联合辖区办事处正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立体绿化以及屋顶绿化等举措全方位增加区域内的绿地面积。目前,金水区正通过在主城区腾退盘活土地存量,强力推进93个微公园、小游园的建设,力争早日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绿地布点的目标。

“除了93个微公园、小游园的建设,我们还将推进青少年公园等7个面积大于5000平米公园的建设。青少年公园目前已经开始物探,年底有望动工。”谢龙表示。

谢龙说,“微公园”有的建得很小,小到只占据“巴掌大”一片天地;也有的建得很窄,窄到只是街头的一条绿化带。虽然很“袖珍”,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注重美观前提下,保证了公园的实用性。

另外,据记者了解,位于金水区柳林路和洛阳路交叉口附近的金水区市民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心正如火如荼地建设,预计明年6月全部投入使用,该中心由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图书馆、档案馆、体育馆、文化馆、科技馆等。该建筑在城市区位上将作为居住区与城市水系、绿地的联系纽带,使其成为城市功能运作的过渡节点,以更开放的姿态,打造集政务、文化、商业、休闲等多元功能的城市综合体。

一块块城乡“绿肺”镶嵌在城乡闹区,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绿色角落,让他们从繁忙、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摆脱出来,既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也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钱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