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沙创投已成"气候",郑州如何努力打造中部创投之都?

18.02.2022  07:40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金艾琳

努力打造中部创之都——在近日的郑州市中小企业纾困帮扶政策新闻发布会上被提及。

创投,成为郑州不能错过的风口。

面对武汉等中部城市的创投成绩,想要打造中部创投之都,郑州有多少把握?

郑州2021年创投成绩单:累计投资项目161个,带动超千亿投资

2021年以来,郑州发展创投基金的脚步越来越快。

截至目前,郑州市级累计设立政府投资母基金3支,总规模303亿元,参股各类子基金18支,总规模573亿元,累计投资各类项目161个,带动社会投资超千亿。

投资体量的不断增大,投资的成果如何?在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河南省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2021年三季度)中,郑州市政府投资基金及各子基金已投资企业13家,累计投资金额5.48亿元。

放眼全省,2021年风投创投的资金也在不断赋能产业。截至2021年12月26日,河南全省各类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机构达到156家,总规模876亿元,涌现出百瑞创投等一批优秀的本土创投和基金机构。

此外,河南相继组建14只新兴产业创投基金,累计投资168个新兴产业企业,推动8家企业上市,13个项目拟申报IPO。推动河南投资集团、中原豫资控股、河南农开公司、中原证券发起设立国企基金,引进华为海棠、华锐光电等一批项目落地河南。

中部城市的创投氛围,与科技产业息息相关

可以看到,河南在过去一年的创投举动频频。多种支持政策的频发印发,也表明河南“引资入豫”的决心。

此前,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促进天使风投创投基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聚焦4大领域提出16条举措。方案指出,力争到“十四五”末,河南省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总规模突破3000亿元。

不过,作为“创投初学者”的郑州乃至河南,相比于早已形成创投“气候”的中部城市武汉、合肥、长沙来说,仍旧有上升的空间。

对比这三个城市的创投经历,都与科技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不断举办创投峰会的武汉,2020年私募基金规模在中部城市排名第一。武汉的龙头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其所在地被称为“中国光谷”的东湖高新区是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

从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来看,2021年合肥投资案例数为151起,近年来首次进入全国前十,案例数同比增长高达88.8%,发展迅猛。合肥也是“中国声谷”的所在地,截至2020年底,中国声谷入园首次超过1000户,实现营业收入1060亿元。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也让科研创新成果得到有效转化。

而拥有文和友和茶颜悦色的长沙,是“Z世代”创投的宠儿,在《2021中国创投机构城市榜》入围前十。除了餐饮食品领域,长沙“麓谷”是“长沙芯”相关产业集聚地。2020年,长沙三安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开工,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值超100亿元的规模,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年产值预计超1000亿元。

打造创投之都,郑州要做些什么?

不难看出,中部三市的创投成绩,仍旧依托于当地优势产业的带动。盛世投资CEO张洋此前提到,由于一些沿海发达省份在创投基金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先发优势,照搬他们已经取得的经验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不一定符合河南省的发展实际情况。

因此,郑州想要发力,则需要有契合城市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

在郑州市中小企业纾困帮扶政策新闻发布会上,郑州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从基金生态、基金设立、基金制度三个方面来阐释未来郑州创投的发展步骤。在打造基金生态上,郑州未来将引入3-5家契合郑州市产业发展的头部基金管理机构,加快设立“郑州市青年人才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头部基金管理机构定期在郑召集资本年会、创投峰会,营造良好创投氛围。

在基金设立上,郑州将设立不低于100亿元的重大项目引入专项基金,紧抓国家产业转移、央企外迁等政策机遇,承接重大项目引入,以此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制度保障上,郑州将完善基金制度建设,建立高水平基金备投项目库、搭建政府投资基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等项目衔接机制。与此同时,研究出台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及考核办法以及完善针对基金注册、人才奖补、服务支持、上市奖励、免责容错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落点到郑州,则不得不提及“明日之星”中原科技城。2021年8月,中原科技城“创投十条”出炉,通过补贴和奖励吸引企业落户。为支持中原科技城发展,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中原科技城产业引导基金,并对子基金提出建立让利机制。

创投的背后,是产业的良性循环

2月17日,中原科技城召开“科技与金融创新”座谈会,当中也提到,中原科技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创新金融和产业基金是当前郑州发展的短板,打造中原龙子湖“智慧岛一号”是省、市政府的战略之举,其中创新资本更是助力智慧岛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

打造创投对于郑州的意义非凡。那么,努力打造中部创投之都,郑州会迎来哪些机遇?

郑州中汇投资总经理王春晓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创新创业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创业投资。创业投资是实现技术、资本、人才等管理要素有效结合的融资模式。产学研跟资本搭配,也就是产学研资共同推动,才能说把一个区域的创新属性、创新能力、创新结果才能带动起来。

他认为,一套良好的、支持创新创业、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的资本体系,能够形成相应的创新创业生态,在这之中孵化的头部企业,可以去反哺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从而实现一个良性的循环。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