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主导”的美国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04.02.2016  16:21

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总量的18%至25%,是位于军事产业之后的第二大产业。美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平均年增长率6%,是美国对外贸易的主导型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和全美经济区之首,纽约市在文化娱乐产业方面可谓是遍地开花、硕果累累。以百老汇音乐剧为核心的时报广场经济圈年度营业总额逾1100亿美元,占全市总产值的18%。就是在这样一个商业氛围浓厚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却一点未被削弱。

在美国,人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大多是公共设施,如公园、图书馆、文化中心、体育场馆等。美国虽然历史短暂,但却是世界上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最快也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单从图书馆的数据来看,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统计,目前全美共有119487家各门类的图书馆,其中公共图书馆9082家,单体建筑16536座。平均2000多人就拥有一座图书馆建筑。

美国实行的是以“民间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不设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政府不直接经营公共文化事业或公共文化设施。主要利用国家资金或私人的基金会对文化事业进行经济资助,其次是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间接地资助、培育、支持。

美国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运营模式与其他非营利机构一样,大多采用董事会制度。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由社区委员会管理,社区委员会选举人数不等的成员组成董事会,董事会成员来自社区各个行业,管理社区内音乐厅、健身房、电影院、剧场等所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社区公共停车场税收、房地产税、个人财产税等均抽出一部分用来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社区内的居民有权听取社区委员会的年度汇报,委员会成员投票决定下一年度的公共文化服务资金分配和设施使用。政府对支持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非营利组织提供免税收等一系列优惠,刺激组织或个人为公共文化投入。

以纽约市为例,纽约市面积945平方公里,分5个行政区,共有59个社区,知名社区有:格林威治村、哈莱姆、唐人街、“小意大利”、西点社区等。每年这些社区都举办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如马可波罗节、农历新年大游行等,均对公众开放,纽约市警察免费为活动提供安全保障服务。

美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主旨是服务民众,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凡属于政府系统开办的公共文化设施的任何活动,都不能收费。

纽约市的公共图书馆共有92处,每一个有身份证明的人均可在图书馆免费办理图书馆卡,借阅图书或音像资料。

图书馆还不定期地对外发放免费博物馆门票或者活动折扣票等,为适应众多移民需求,纽约市的公共图书馆为1/3的纽约人提供免费的英语课程。据纽约市公共图书馆统计,2013年纽约市公共图书馆提供了8000多场次的课程。

纽约市的非营利博物馆也是低成本向民众开放,如大都会博物馆,虽然建议门票价为25美元,但也是属于门票乐捐体系,任何数额的捐赠均能得到一张门票。纽约市其他博物馆也经常实行一周内免费一天的制度,在其网站上均能查到免费日,民众可以免费参观。

为鼓励民众享受社区公共文化资源,充分了解纽约地区文化,一些社区或公益组织开办的幼儿园为儿童免费提供“酷文化”卡,包括纽约五大区的三十几个知名的文化设施或景点,如航母博物馆、儿童博物馆、植物园等。这些“酷文化”卡不仅可以用于家庭内所有儿童,还包含两名成人,目的不仅是陪同儿童参观,更是为了让所有家庭成员平等免费享受公共文化。

位于纽约曼哈顿公共图书馆旁边的布莱恩特公园也是公共文化服务民众的一个典型。每年夏季,公园内摆设各种健身、娱乐设施,供民众免费使用,如乒乓球台、室外保龄球、游戏工具等。每周五或六晚搭台演出戏剧或音乐剧,每周一晚上播放影片。这些活动均免费对公众开放。这些露天演出与纽约知名的中央公园免费上演的莎士比亚戏剧一样,成为每个纽约客一年一度期待的文化活动。

上述这些公共文化设施大都免费对民众开放,使得民众在了解自己国家文化的同时增强了对自己国家的自豪感。每年一度的舰队周也是了解自己国家、增强自豪感的一种方式。在舰队停泊港口的一周内,任何持身份证明的人均可以排队免费参观舰队内外设施,还有人负责讲解,解答问题,融公共文化服务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