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民族文物第一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16.12.2020  21:06

每座城市中都有一些博物馆,承载着展示当地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作为海南目前最大的博物馆之一,该馆是民族文化交流、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于1981年秋筹建,1986年10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前身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1988年海南建省后,升格并更名为海南省民族博物馆。1994 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优秀地县级博物馆”称号。为满足新时代公共服务要求,该馆于2014年启动了在原址拆除改扩建工程,2018年2月重新开放。2020年10月,海南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称,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坐落于五指山市北面的牙蓄岭上,占地面积 52亩,展区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整体古朴雅致、恢弘大气,集时代感和匠心工艺打造的外观,又拥有极具民族性的内涵。依山面城的地理位置,加上少数民族聚居的区位优势,凸显其独一无二的展馆特色。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是海南建馆最早、黎族文物馆藏最丰富的省级博物馆,海南岛和黎族苗族历史文化全貌在这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四合院式建 筑里有着最为充分地展现。该馆以考古发掘、征集、收藏、研究和陈列海南历史、革命、民族文物为主。致力于研究海南历史和海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馆中设《琼州民风》基本陈列展,分海南民族历史文化陈列、海南民族纺织文化陈列、海南民族艺术陈列等三个展馆,两个专题展——书画展和陶瓷展。其中,两个专题展用于展览交流。展览融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为一体,通过实物、文字、图片等介绍海南的历史和立、苗、回等民族的族源、从业、社会生活、文化习俗。

目前,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在海南博物馆中名列前茅,有各类文物 33000 多件(套),其中,一、二级文物 750 多件套,展出文物 1300 多件(套)。收藏民族文物是该馆一项重要任务和职能,所收藏的民族文物可分为历史、革命、宗教、民俗、工艺美术等五大类,以民俗文物和工艺美术类文物占数量最多。其中大部分是有关黎族、苗族、回族三大世居少数民族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用具、文化遗址等方面的文物。展馆文物与设施充分体现了当地少数民族文明发展的足迹,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人们用勤劳、智慧创造出的辉煌历史和文化瑰宝。

开馆至今,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共接待国内外旅客 250 多万人次。其中,国内旅客240多万人次,国外旅客4万多人次。据悉,展馆除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外,还将积极创新“文物+旅游”的展示交流方式,重塑民族文化旅游亮点;并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要求,努力打造成南海周边及东南亚各国民族研究与交流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