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大批学生毕业后成"空巢青年" 一个人吃饭看病搬家

24.04.2017  09:01

核心提示┃ “空巢老人”,这样一个缺乏陪伴的群体总是让人唏嘘,可最近另外一个流行词却让人觉得更悲凉——“空巢青年”。临近毕业季,又有大批青年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成为“空巢青年”,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生病、一个人搬家。

数据显示,全国有2000万青年过着“一个人的生活”,他们孤单、有压力、有苦闷,也有奋斗。面对诸多现实难题,“空巢青年”过着怎样的生活?面对未来,他们的状态如何?近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进行多方走访。

自述

我一个人吃饭、看病、搬家

方晴,今年26岁,4年前毕业于中南大学,如今在郑州一家国有企业工作,由于工作能力好,去年升职成了小主任,在同事眼里,是个十足的女强人,常常被人羡慕。

昨天中午,在方晴单位楼下的小饭馆,她开口便诉尽委屈,“外人看见的都是风光,谁知道背后有多少苦水呢。”方晴告诉记者,4年前,她大学毕业,不少同学留在了大学所在地长沙。由于父母的原因,她回到离老家安阳不远的郑州工作,几经周折,最终她考取了好职位,但也开始了空巢青年的生活。

“除了工作时间,偶尔和同事逛街聚餐,大多数的时间都是我一个人,吃饭、生活、看病、散步,水电气暖油盐酱醋,都是一个人。租住房的房子到期了,搬家也是一个人。”方晴说,还好工作特别忙,也不感觉很孤独,直到有一次,回到家发现暖水管道试压,水流了一地,一进门她就傻了眼,当时就哭了。

“没办法,要工作要生活,父母同学都不在一个城市,同事大多成了家,只能什么事都自己扛起来,慢慢地也就习惯了。”方晴说,还好有现在是网络社会,遇见难事或是不开心了还可以通过手机和朋友倾诉,不管距离多远,也能一解近忧。

走访

毕业即“空巢”,最怕家人不理解

近日,大河报记者走访了郑州多所高校的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都表示,“毕业即空巢”,周边不少同学朋友都成了“空巢”青年,缺乏情感寄托。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闫同羽告诉记者,大多数同学都不是郑州本地的,但大家都想要留在郑州发展,那就必然要租房子。“一开始,不少同学合租,后来有人结婚了,有人换工作了,总之在一个城市也都各有各的忙,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大多数时候就得一个人生活。”小闫说,想要在郑州生存,就要接受这些现实。“也不是非要一个人生活,可家人不在身边,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又不能总依靠老师同学,就只能这样了。”

而研究生毕业刚满3年的王彤则表示,最心痛的不是一个人生活的点滴,而是家人和同事的不理解。“感觉独居时间长了,好像大家看我都有点异样眼光了,觉得不是心理有问题就是身体不健康。”王彤说,现在每周都要上演逼婚大戏,变着法托着人给我介绍。

“家里都不理解,何况同事呢?”另一被采访者杨兵说,他的处境更难,本身独自一人在郑州生活打拼,一肚子的委屈就没人说。现在和父母一通电话,还要因为独居的事吵架,父母怕别人说他有病,就逼着他今年之内必须结婚。“社会压力很大,工作很累,生活上也不能顺其自然,还要刻意为之,那就太辛苦了。”

经验

“空巢”不怕,不“空心”就会更精彩

提起空巢青年们的遭遇,“前辈”蒲泫希很有经验,2010年毕业的她,就过了6年的空巢生活,如今,她升职加薪,又和相识一年的男友准备结婚。

“其实根本不用怕,也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一定要把生活过得丰富起来。”泫希告诉记者,空巢也不见得是坏事,要看个人如何看待。在她看来,空巢意味着除了工作外,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不必为他人浪费时间,这些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补充自己,报个感兴趣的业余班,画画、跳舞、健身、学法语都可以,也可以发现很多可能。“老话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嘛,下了班我在网络上加入了徒步社团,平时和团友们登山、露营,我还学会了潜水。”蒲泫希说,没想到后来公司新增了法国业务,因为学习法语的原因,她被外派法国一年做前期工作,也因此结识了现在的男友。

“没事的时候,别总抱怨一个人很苦,大家都一样的,何不用这些时间来武装自己呢,让自己变得更好,遇见幸福和赢得更好的生活几率就会大很多。”

探因

空巢和独立是一对“兄弟”

近日,一组数据也说明了空巢青年的增加。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超5800万人独居,占全国总家庭数14%,其中20岁到39岁的独居年轻人数量接近2000万。

对此,河南大学周教授表示,独居青年,也就是网络中所说的“空巢青年”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大量外地人拥入郑州工作,不可能同步实现拖家带口,那就必然会“空巢”。“空巢也不是什么坏事,不要片面看待它,空巢和现代人崇尚的独立、自由可以说一对兄弟,互为附属品。”

他介绍说,去年,美国知名教授克里南伯格曾著书《单身社会》,称单身社会,正成为一次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这就颠覆人们对于单身的传统认知。同时,他也坦言,为什么空巢青年会被点名引发关注,青年独自打拼生活却不被理解呢?这是因为,人类这一物种长期被定义为以家庭为核心的群居生活,所以很多时候,独自生活便不被外人所理解,甚至被“歧视”为孤独甚至局外。“同时,很多传统社会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会为他们加压,比如成家立业,老一辈的传统观念中,先成家才能立业,又比如,社会对于剩男尤其是剩女,是有一些微微的歧视眼光的,所以,父辈的担心并不是无端无由,而是源于传统和外界的压力。”

“然而,经济进一步开放,网络社交生活的到来,让独居开始变得有吸引力,也更被现代人所接受”,他表示,对于空巢青年,大可不必用放大镜或有色眼镜来看他,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关怀就是最大的帮助。

建议

莫贴标签,“空巢”更要慎独

“从心理学来讲,每个人都拥有社交的天性,所以说,孤独作为主观感受,与一个人是否独居没有必然联系。”对于空巢青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宋珂珂表示,一个青年人,有足够的社交活动,即便他独居也不能算做“空巢青年”;同样,一个青年人与人合租,但既没有必要的社交活动,也没有伴侣,这才应该是被关注的“空巢青年”。

同时,她也表示,像蒲泫希那样的生活状态就很棒,建议空巢青年们效仿。此外,“空巢”更要慎独,古人就讲“君子必慎独也”。宋珂珂进一步解释说,“为什么呢,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精力来管理和满足自己的各方面需求,这时,更要自觉自律。”

此外,不必为他人的眼光感伤,还要有一颗强大而勇敢的心,走出家门,多结交朋友;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多读书,补充自己的头脑;努力工作,早日实现财务自由。“选择独自生活是需要勇气的,向往的城市、可心的工作,都有与原生家庭不同的美,这需要在生活中发掘,你要在心中相信,能够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并正确选择,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同时,宋珂珂也建议,不要给身边的空巢青年贴标签,空巢青年也不会一直“空巢”下去,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和包容。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樊雪婧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