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母亲的名义爱:我校举行母亲助学活动十周年公益沙龙

05.12.2016  21:05

12月3日下午,河南大学母亲助学活动十周年公益沙龙在明伦校区举行。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凌出席活动,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我校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出版社、外语学院、商学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母亲助学活动资助人、合作教师、志愿者们与会。

2006年,外语学院德语教师张晓晖发起了母亲助学活动。经过十年的发展,活动已经延伸到河南开封、南阳及云南金平等地,先后募集善款近140万元,钢琴1台,笔记本电脑5台,图书7000余册,文具7000余套,衣物5000余件,帮助贫困学生2000余人次。母爱助学活动还发起了“关爱失独老人”、“关爱城市贫困生”等活动,组织20多支支教团奔赴各地支教,并为山村小学建起了小型图书室与体育活动室。

王凌对天津外国语大学师生、全国各地网友、外语学院师生及志愿者对母亲助学活动的支持表示感谢。她说,十年来,河南大学母亲助学活动空间越来越广,参与人士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母亲助学活动的十年,是辛苦的十年,也是奉献的十年,是温暖的十年,更是大爱的十年。她表示,河南大学母亲助学活动,不仅是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的楷模,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母亲助学活动的志愿者,值得全校的师生志愿者学习。她期盼全校师生以精神文明创建为基础,人人争当志愿者,努力成为爱心善行的传承者、志愿服务理念的普及者、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希望全校的志愿者人人争做优秀志愿者,在奉献中体验快乐收获成功,让我们的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校园、家庭及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南召县留山镇镇中校长张新森、南河店镇镇中校长段学功、上官村小学校长李克强代表山区学校分别向河南大学、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母亲助学活动团队赠送了锦旗。教育时报总编刘肖介绍了采访张晓晖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了他的感想。中王庙村小学退休教师欧阳明和、南召一中校长助理李世平、兰考三中工会主席师尚刚纷纷发言,对河南大学母爱助学活动的师生们及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表示感谢。

当河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陈广胜代表出版社向母亲助学活动捐助图书时,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山区学校的老师们激动地说:“这批图书,会永远放在学校图书室里。孩子们看到后,一定会非常高兴!

谈及十年助学感受,张晓晖说:“辛苦其实很多,也许十年的辛酸与艰苦,十年的委屈与无奈,十年伤痛与不甘,用一天一夜都说不完,但说实话,放弃,我却从来没有想过!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与其说是我感动了他们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不如说他们的善良,感动了我。他们一直鼓励着我,和他们一起去做公益,一起持续不断地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奋力前行。”“有时,也会感到疲惫,特别是自己独自承担活动运营费用却偶尔力不从心,并时常需要独自前往山区时,内心会泛起浓烈的失落和孤独。”张晓晖说,但每当此时,助学活动的资助人、山区老师、受助学生,包括村里的村民,都会给他各种关怀和温暖,让他重新燃起前往山区志愿服务的动力。

与会嘉宾和师生还一起见证了母亲助学活动志愿者星级认定与颁奖过程。母亲助学活动团队的6位同学志愿服务满500小时,被授予4星级志愿者证书;6位同学志愿服务满300小时,被认定为3星级志愿者。

随后进行的公益沙龙,分为四个部分。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杨平、江苏响水中学教研处主任王东方、我校外语学院党委书记万新芳,对母亲助学活动的教育意义及志愿精神进行了阐释;母亲助学活动发起人代表李津申、网友代表任晓青、资助教师代表姜玲、参与活动毕业生代表张晗,畅谈了参加资助的经历、感想与收获。来自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河南工业大学的四位同学,原本都是受资助的学生,考上大学后主动成为母亲助学活动的志愿者,表示要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爱心,回报社会。他们的讲述,让现场很多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母亲助学金志愿团副团长张美美,天津外国语大学雷锋团成员祖鹏,河南大学教工志愿者代表黄鑫、苗苗,分别就志愿服务如何融入生活、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谈了自己的看法。

光明日报》驻河南站常务副站长王胜昔、《中国青年报》驻河南站站长潘志贤、《中国教育报》驻河南站站长李见新、《南阳日报》副主编刘娜,受邀对四个部分讨论的话题进行点评。他们对母亲助学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期盼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要沿途而上,到那云深处的荒凉,那里有可爱的孩子,走出大山,是他们的梦想。我要教他们读书,我要带他们歌唱,不学杜鹃泣血的怅惘,只做一朵小小的杜鹃花,静静绽放,歌唱童年那美丽的梦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当母亲助学活动的志愿者们走到前台,一起朗诵张晓晖所写的诗歌《杜鹃花开》,感谢社会各界对母亲助学活动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