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殡仪馆火化师:火化是技术活 晚上睡觉不敢关灯

10.04.2016  15:08

  生与死是人世间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迎接生命的职业总是受到尊重和感谢,因为新生命的降临会伴随着希望与喜悦;而为生命送行的职业却总是与悲痛、噩耗相连,让人敬而远之。遗体火化师是殡仪馆最脏、最累、环境最差的职业,光听这个工种名称,就会让一些人身上泛起鸡皮疙瘩。今年41岁的火化师陈楠,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多年被市民政局及所在单位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员工。昨日,记者来到市殡仪馆,随陈楠一起进入工作间,体验“守望在生命尽头”的火化师的工作。

   1工作

   严肃认真,送逝者最后一程

  昨日7时,陈楠如往常一样准时来到单位,换上工作服后到火化间门口登记签名。看到记者,有些腼腆的陈楠把记者引入火化间后便开始检查火化炉的运行情况。趁着陈楠做着准备工作,记者开始观察陈楠的工作环境。

  这是一件宽敞明亮的工作间,与想象中的“火葬场”截然不同,没有强烈刺鼻的焚烧味,也没有阴森恐怖之感。7时30分,工作正式开始。一切确认完毕后,陈楠和工友轻轻地抬起遗体,庄重地放到传送带上送至炉内,关门、点火、喷油……随后转入后方观察室留意火化的情况与进度。在火化炉的液晶显示屏上,炉温、炉膛负压等数据不停变化。隔上几分钟,陈楠就要透过后窗观察遗体火化情况,随后按键调整。

  火化间里的火化炉在“嗡嗡”运转,炉内的温度在1000摄氏度左右,所以室内的温度也达到40摄氏度,穿着长袖衣裤,戴着口罩、手套的陈楠和工友们额头上都是汗水。他们从家属手中接过一具具遗体,守望着每一具遗体走完人世间的最后一段路。

  陈楠告诉记者,遗体交接、遗体调度、就位核对、炉膛清理、人炉核对、火化操作、骨灰检验与发放,火化师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大有学问。“比如逝者的年龄、身高、骨骼和健康状况,会影响火化时间和流程。年轻或骨骼较大的遗体,火化需要更长时间;逝者患传染病,火化时需要严格消毒。再如,火化机器越来越智能化,很多还是触屏操控,与传统的火化炉有很大区别,从使用到保养都需要专业知识。”陈楠说。

  50分钟后,火化工作完毕,陈楠将骨灰小心翼翼地装进逝者家属提前准备好的骨灰盒里,再次核对信息后,双手把盛满骨灰的骨灰盒递交给家属:“请节哀。

   2经历

   坚守十六载,用心送走逝者

  “正常遗体火化需要50分钟到1个小时,除非身材比较特殊。”今年是陈楠在市殡仪馆工作的第16个年头。16年来,陈楠兢兢业业,从未出过差错。初次接受采访,陈楠在谈及专业知识时没有半点局促回避。

  2000年,刚刚25岁的陈楠看到殡仪馆招聘火化师的通知,突然萌生了改变人生的念头。“当时我退伍不久,而且我这个人天生胆大,又是当兵出身,人家不敢做的事情我都敢做,于是就想去试试。”陈楠说。经过多方考察,胆大心细的陈楠正式成为市殡仪馆的一名火化师。

  但毕竟火化师的工作性质不同于其他工作,胆大的陈楠上班第一天还是慌了神。“我永远记得自己第一天上岗时的情形,面对火化间里好几具冰冷的遗体,我感到胆战心惊,心神稳了好久才开始工作。”陈楠说,最初他总觉得殡仪馆四周天黑得快,回家后晚上睡觉也不敢关灯。有时上厕所听到些风吹草动也会浑身起鸡皮疙瘩。一次次的推尸、火化、装灰……陈楠终于过了“胆识关”。

  “2004年5月12日,安阳一家企业在拆除烟囱井架时,井架突然倒塌,30多名正在施工的工人从高空坠落,造成多人死亡。接到任务后,我和同事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现场惨不忍睹。”陈楠回忆,为了尽快让逝者安息,保持遗体完整,陈楠与同事加班加点,几天几夜没有回家。

  陈楠告诉记者,让逝者体面地离开是一个技术活,并不是胆子大就能够做好。只有技术纯熟的火化师才能视遗体骨骼大小、胖瘦程度、冰冻与否等情况调整油量、温度、时间,才能在减少污染气体排放的同时,为逝者家属奉上骨灰。“用心做好每一次火化工作,既是我们的职责,也是为了让逝者走得体面。”陈楠说。

   3心愿

   不怕遗体怕偏见

   期待被理解

  从事这一行并非一帆风顺。除了患有肩周炎等职业病,陈楠还遭遇到一些根深蒂固的偏见。“咱们本地人传统观念比较重,很多人对我们这份职业也比较忌讳。”陈楠称,他平日很少与朋友聚会,也很少出席婚寿喜宴。对外面的人,他一律称自己在“民政系统”上班。

  刚见面时,见到记者主动伸手,陈楠迟疑了一下才握住。“记者同志,不是我没礼貌,干我们这行,一般不主动同别人握手,有些人忌讳。我们也很少微笑,这是职业习惯。”陈楠说。

  “16年前,家人一听我要干这行,纷纷表示反对。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16年了,其实我内心是很有成就感的,每次送走一位逝者,家属在接过骨灰时都会再三向我表示感谢,我能感到那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我很知足。”陈楠说。

  回忆起刚进入殡葬行业时,有一次陈楠去参加婚宴,熟人都绕着走,不和他同桌,他未开席就离开了,后来几乎不再参加社交活动。“这是一个社会需要的工作,只是服务对象不同。”陈楠说,现在,朋友们家里有亲友离世,也都会来找他帮忙;战友聚会,大家都一次不落地通知他参加。“随着这些年很多人观念的转变,有更多的人愿意跟火化师聊天、握手,这让我觉得我们的辛苦和价值得到了他人的理解与肯定,值了!”陈楠说。

   4感悟

  “这份职业让我对生命更加珍惜

  “守护好逝者最后一站,在我看来是很伟大的。”陈楠说,正是由他送走的那些逝者,教会他善待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陈楠告诉记者,这份工作给他的最大触动是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看到一些年轻人甚至是孩子的遗体时,心里会很难过,尤其是一些自己结束生命的年轻人。人生在世,不管生前多风光,死后都是一把白骨一捧灰,在这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人活着,就应该懂得珍惜生活、热爱生命。

  “我的工作忙,平时都是老婆或者老人带孩子,总觉得亏欠他们太多。”陈楠告诉记者,妻子是一名护士,平日里也很忙,很少能和他们聚在一起。“但也正是我的工作,让我懂得生命的可贵,更加珍惜自己的家人。”工作多年,现在陈楠变得容易满足,他说:“全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财富。

  “当初入行时,我说服了家人,入行后虽有不适,但我没想过转行。”陈楠坦言,因为几乎没有假期,自己已经很久没和家人吃过团圆饭了,但他舍不得转行,是因为感觉自己是诸多逝者家属的寄托。在他看来,为逝者送行,让他们安详地走好,是自己工作的职责,是对逝者的尊重,自己心里也踏实。“选择了这份工作,就不能当逃兵,不仅要干下去,而且要干得出彩。”陈楠说。

  (安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