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县构建名副其实“天中粮仓”
近年来,正阳县精心培植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构建名副其实的“天中粮仓”。2013年粮食总产较2003年增加43.1万吨,超一倍多,尤其小麦生产实现了有史以来的10年连创新高。
大兴水利,筑造旱涝保收田。从2000年起,该县就着力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广打井、多筑坝、深挖塘”的九字治水方针,围绕“兴水利、除水害、保安全、增效益”的发展思路,采取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权改革的方式,每年县财政投资500多万元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沟渠治理910多公里,新开整修生产路500公里,打井2039眼,建桥2994座,建拦水坝4处,努力解决正阳农业旱不能浇的问题,建立新的水利管理体制。
讲求高效,改造农业中低产田。该县是河南省24个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之一,也是“省长工程”的粮食核心区。2005年~2013年,该县用9年时间改造18.76万亩中低产田,硬化道路60公里,铺设地埋管道18公里。近年来,该县还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菜”、“猪-沼-粮”、“猪-沼-果”、“猪-沼-鱼”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生态型农业,被农业部誉为“正阳生态农业模式”。2005年,该县被授予“河南省生态农业示范县”。
力推科技,构造优质高产田。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该县从科技教育、科技推广、网络建设等方面,积极为农民搞好服务。完善县、乡、村、组四级科技推广网络,创建正阳农业经济信息网等8个涉农网站、农业科技110服务热线、12316和农信通等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多方位组建科技服务网络,农业科技贡献率达47%。围绕粮食生产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重点推广普及了15个优良品种、实用增产新技术10项,2013年全县主要农作物配方施肥面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面积、良种覆盖率分别占播种面积的90%、93%和97%以上。加大科技教育力度,在现有农业专家顾问团的基础上,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县农广校为依托,通过开展绿色证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等工程,为全县培训了一大批专业技术骨干、产业带头人和实用技术明白人,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执法严格,建造农业安全田。该县加强执法队伍自身建设,规定农业执法人员每年参加培训时间至少40小时,一个月集中学法时间不少于两天,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时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进行岗前培训考核,优化执法队伍的知识结构,严格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未经培训或者经考核不合格的执法人员不得从事执法工作。每年会同县工商、发改、质监等部门,对全县农资市场开展春秋两次大规模的清理整顿活动,重点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进行查处,加大执法力度。对种子、农药、化肥经营进行登记备案,要求农资经营户完善进货台账、销售台账、消费明白卡,做到进货渠道清、销售去向明,适时对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进行全面抽检,并将抽检结果向社会公布。在全县范围内聘请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营大户和新闻从业人员等24名农业行政执法监督员,对农资执法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净化农资市场,保护农民利益,营造良好农资市场经营环境,杜绝了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执法严格,建造农业安全田。该县加强执法队伍自身建设,规定农业执法人员每年参加培训时间至少40小时,一个月集中学法时间不少于两天,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时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进行岗前培训考核,优化执法队伍的知识结构,严格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未经培训或者经考核不合格的执法人员不得从事执法工作。每年会同县工商、发改、质监等部门,对全县农资市场开展春秋两次大规模的清理整顿活动,重点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进行查处,加大执法力度。对种子、农药、化肥经营进行登记备案,要求农资经营户完善进货台账、销售台账、消费明白卡,做到进货渠道清、销售去向明,适时对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进行全面抽检,并将抽检结果向社会公布。在全县范围内聘请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营大户和新闻从业人员等24名农业行政执法监督员,对农资执法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净化农资市场,保护农民利益,营造良好农资市场经营环境,杜绝了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