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助力河南新型城镇化

08.06.2017  11:00

undefinedundefined

近日,汝州第三水厂建成供水,结束了该市3年来定时供自来水的局面,开面馆的市民刘安山说,“再也不用天天雇人往饭店送水了”。

  初夏清晨,许昌市鹿鸣湖,水鸟掠过湖面,四周高楼林立。喜欢散步的退休工人张小平说,“污水坑改建成公园,你看俺许昌现在变化多大,又洋气又漂亮”。

  刘安山、张小平们感受到的变化,是我省运用PPP模式结出的硕果。如今,放眼河南,郑州107辅道建设、洛阳市政道桥主体完工、开封体育馆项目开工……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了PPP模式。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在河南新一轮快速城镇化中,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合作的PPP模式,正显示出越来越强的推动力量。”6月2日,省社科院院长张占仓说。

  以PPP模式之“”补城镇化之“

  从2015年初普及概念,到现在全省各地推广运用,PPP模式在河南发展得如火如荼。

  前不久,两个好消息相继从北京传来:2017年一季度,河南52个PPP财政部国家示范项目进入签约执行阶段,落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国务院办公厅对2016年推广PPP模式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我省洛阳市、汝州市、长垣县榜上有名。

  与此同时,河南省财政厅PPP中心项目库数据显示,到5月底,项目库共有952个项目,涉及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从项目分布和投资需求来看,PPP模式集中运用在市政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保障性安居工程、片区开发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

  河南省是全国最早发布PPP项目政策和开展工作的三个省份之一。和两年半前相比,如今河南PPP项目的数量、分布领域都发生了明显变化。“2015年我省第一批PPP示范项目只有29个,集中在市政、环保等4个领域,现在PPP项目覆盖了19个领域,这显然和我省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密切相关。”省财政厅资产管理中心主任李新建分析认为。

  这一结论并不令人意外。在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全国各地都对PPP模式的推广高度重视。按照财政部测算,2020年城镇化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特别是在推进城镇化方面存在超过10万亿元的融资需求,“仅靠财政肯定不行”,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公开表示。

  对于河南来说同样如此。一方面,城镇化水平低、质量不高是我省经济发展诸多矛盾的症结所在,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短板,突出表现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大,城市承载力较低,财力匮乏”。另一方面,国内外经验显示,PPP模式有助于减轻政府部门的短期融资压力,同时,长期稳定的可观收益令PPP项目具备很大吸引力。更重要的是,PPP模式的核心就是吸引社会资本,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规划,2020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60%。“社会发展有需求,市场供给有能力,PPP模式当仁不让成为时下我省城镇化建设的最佳选择。”省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国说。

  资本运用变“有限”为“无限

  在政府主导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PPP模式成为新常态下我省稳增长保态势破解资本瓶颈之举,同时也推动了我省投融资体制改革,以适应城镇化发展。

  政府融资平台逐渐转型。记者注意到,在大多数PPP项目中,当地政府融资平台代表政府和社会资本方以股权形式共同组成项目公司。政府不再直接融资,而是由项目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完成项目融资。

  “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势在必行,而PPP模式是探索平台转型的切入口。”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平台、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建斌说。

  基金控股的形式被运用在实际建设中,许昌市“1+5”PPP项目投融资模式颇具代表性。在这个以百城提质建设为背景的融资框架中,许昌市利用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子基金为本地PPP项目提供资金。在此基金基础上,中原豫资集团联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河南省分行以基金控股方式成立许昌市级PPP投融资企业,中原豫资与许昌5县(市)以同样方式分别成立县级PPP投融资企业,形成“1+5”联动格局,主要面向郑许融合发展与各县(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中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为市县级投融资体系提供全方位支持。

  “通过这种投融资形式,许昌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的建设中有了更坚实的资金保障,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步伐更坚定。”许昌市市长胡五岳表示。

  开封市、洛阳市等地则积极探索“PPP+保障性基金”的创新发展模式,寻求政府财政支出达到上限后的新突破,保障政府财政偿还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省级政策支持发挥了充分的引导作用。我省率先在全国成立规模50亿元的河南PPP开发性基金,和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邮银豫资一带一路(河南)发展基金以及中国政企合作基金一起,为各地PPP项目以及城镇化建设中的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来源。

  PPP模式的融资形式日渐丰富,而更重要的观念改变是:资源配置,让市场来决定。

  从热情“井喷”到理性发展

  相较于早期对PPP模式高涨的热情,如今地方政府不仅注重项目管理,也更关注在城镇化建设中合理规划PPP项目。

  “我们的PPP项目是按城市发展规划,依轻重缓急确定的。”汝州市财政局局长翟会杰说,过去那种主要领导拍脑袋决策的做法早都行不通了,“现在考验的是政府执政、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有了这样的指导理念,很多地方政府有意识地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智慧城市、海绵城市以及特色小镇建设等运用PPP模式,PPP项目带有明显的全局性、基础性、支撑性和功能性。

  以开封开港大道项目为例,它为开封融入港区、对接郑州,打造郑汴港“金三角”构筑了坚实的底边,是河南省“十三五”规划建设开港经济带的中轴线,同时也为推进郑汴一体化深度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这样的项目,既事关经济民生又符合PPP模式投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也容易通过PPP物有所值评价。”开封市财政局党组成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心主任刘福启说。

  PPP模式正在改变政府的投资观念。不少部门和县区在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时不再单纯依靠财政资金,而是更愿意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拓宽项目建设融资。与之相应,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

  不可否认,PPP模式在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也有需要规范、改进之处。但改革总是在曲折中前行,经济发展的轨迹表明,PPP模式毫无疑问会在河南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释放出强大动能。(记者 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