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 森林焦作——焦作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12.03.2015  12:24
      本报记者杜君本报通讯员岳静 郭军霞

      “曾几何时,焦作这个因煤而兴、以矿起家的城市留给人们的是“黑色印象”:灰暗的天空下,黑色的煤山,黑乎乎的煤矿工人,撒满煤灰的道路和建筑……而今的焦作,却已是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房在树中、街在景中,俨然现代的绿色山水园林城市。

凝心聚力 彰显生态立市之本

      焦作市因煤而建,以矿而兴,曾是典型资源型城市,人口密集、资源消耗量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焦作市的城市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写入党章。

      省委、省政府高位部署生态省建设,根据《河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着力构建由绿色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支撑体系、全防全治的环境安全体系、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体系、环境友好的生态人居体系、健康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组成的六大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成“民富省强、生态文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生态省。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焦作市将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先后实施了太行山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等多项林业生态工程,有效改善了全市的生态环境,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013年开始,焦作市强力推进“十大建设”,将投资2523亿元重点实施第一批500个项目,其中包括北部山区生态治理恢复、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景观带建设、林业生态网建设、游园绿地建设、水体景观建设、城市水网建设、湿地景观建设等多项生态建设内容,投资金额超过100亿元,彰显了焦作市委、市政府打造“生态焦作、美丽焦作”的决心和力度。

      经过不懈的努力,焦作市基本实现了城市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转变,生态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焦作市先后荣膺了“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等称号。

        截至目前,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10.75万hm2,活立木蓄积量达503万m3,森林覆盖率达30.2%,生态焦作、绿色焦作的生态格局已初具规模。

规划先行 构建林业生态网络

      “黑色印象”变为“绿色主题”,焦作的华丽转身只是开始。为进一步改善焦作市城乡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2012年2月,“全市构建林业生态网络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誓师大会”举行,揭开了焦作“创森”的序幕。

      谋大事者,首重格局。2013年,焦作市政府委托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河南省焦作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焦作市“创森”工作变得“有章可循”。

      依据焦作地域特点,规划突出城乡一体,以城镇绿化为点,以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为线,以南太行山和黄河滩区绿色屏障为面,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生态格局,提出“一区两带、一核六芯、三网多点”的市域空间布局。

      南太行山山地生态区,因地制宜,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开展兼具生态、经济及景观功能的森林建设,构建焦作市北部城市安全生态屏障。

      以南水北调干渠为依托,在城区段干渠两侧建设生态绿化带,农村段干渠两侧重点引导建设花卉苗木和特色经济林产业带,在保护水体水质的同时,打造生态环境优美、农民增产增收的生态景观带。

      沿黄河滩区,按地类及立地条件的不同,建设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堤岸防护、林业产业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林带。

      在焦作市中心城区的森林绿化核,以城区道路、水系为骨架,实施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建设工程,增加公园、广场、游园等绿地面积,构建“绿带环绕、绿廊相连、绿园镶嵌”的以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修武县、博爱县、武陟县、温县、沁阳市、孟州市的县城建成区森林绿化芯,以建成区道路、水系为骨架,实施县城建成区森林建设工程,逐步构建县城建成区森林生态系统。

      以境内的沁河、大沙河、新河、新蟒河、群英河、瓮涧河、白墙水库等为重点,对市域范围内的河流、水库、河渠堤岸进行高标准绿化,形成多层次的综合水网防护林体系。

      以境内的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县乡道为重点,开展绿色通道建设,形成道路林网体系。

      以乡村道路和沟渠为基本骨架,实施农田林网改扩建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作物丰产丰收。

      以境内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村镇、园区等呈点状分布的生态建设地点为基础,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村镇森林建设工程等,高标准绿化美化村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创新形式 塑造怀川生态文化

      焦作市区位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又使焦作人文景观星光灿烂、丰富多彩,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兼容并蓄,相熠生辉。

      “生态文化建设是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焦作市丰富的文化内涵将成为‘创森’重要的催化剂。”专家表示。

      文化主题园、生态文化场馆是宣扬焦作文化的前沿阵地,焦作市以林业特色文化为主题,以焦作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建设集体验观光、休闲游憩、艺术熏陶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文化场馆,增强人民群众对城市森林、现代林业的认识和了解,提升生态保护的自觉性。目前已建成博竹苑、怀府广场、七贤公园、宁城公园、陈家沟太极拳展览馆、许衡文化广场等主题园和文化场馆。

      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科技馆、高校、烈士陵园等景点或单位建设焦作市青少年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28处,全面展现焦作山水文化、竹乡文化、怀药文化、太极文化等森林生态文化,展示地质文化、影视文化、治水文化等历史科技文化,普及湿地、林业、怀药等森林生态科普知识。

      为普及森林文化,焦作市政府在2004年审议通过了《焦作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全市古树名木的筛选、养护、管理作出了规定,从法律法规上保护了焦作的古树名木。近年来又开展了古树名木调查登记、补缺补漏和复壮保护工作,并印制了《焦作市古树名木》。目前,全市共登记古树名木938株,其中,一级保护古树有197株,二级保护古树有186株,三级保护古树有555株。

结构调整 助推林业产业升级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焦作市坚持以速生丰产林基地、沿山经济林基地建设及森林旅游业发展为重点,大幅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初步形成山区防护林、丘陵经济林、农田防护林、滩区用材林的生态经济型林业新格局,有效地提高了林业的经济效益。2014年,全市林业社会总产值达到33.29亿元,在全市社会总产值中比重逐年增加。

      特别是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不仅培育出了瑞丰、奥森等一批龙头林产企业,而且发展了林药、林牧等一批新兴产业,带动包装、运输等行业迅速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据统计,目前有8万多人直接从事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间接带动17万劳动力从事相关产业,农民每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全市经济林面积达1.4万余hm2干鲜果产量达到16.5万t/年、产值达12.5亿元。第三产业方面,森林旅游业方兴未艾,全市有5个森林公园和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2014年森林景观游客人数就达432.7万人次。在第六届中国竹文化节上,博爱县竹扇系列产品和花瓶、花架荣获中国竹业博览展销会两项金奖,提高了市场美誉度和竞争力。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如今的焦作,北有绿色太行,南有中原水乡,绿色园林遍布其间,绿色通道连接城乡,“煤城”两个字已被“山水园林城市”逐步取代。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百年煤城实现了华丽转身,一个泛舟河上、人水相依的生态宜居之城,一个碧波荡漾、河清水秀的山水园林之城正在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