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与人类:投资可持续的未来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在第十四届世界林业大会上作主题报告 曹晏宁 摄
中国绿色时报11月4日讯 2015年9月7日-11日,第十四届世界林业大会在南非德班举行,来自14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名部长级官员及4000余名代表围绕“森林与人类:投资可持续的未来”主题,就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林业政策、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重要议题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大会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其中包括部长级圆桌会、林业技术研讨会、会前活动、专题论坛、边会等,确保各个利益攸关方的观点得到充分表达,各种思考、研究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各国的林业政策和实践经验得到充分交流与分享。大会最终达成了广泛共识,形成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成果文件。
成果丰硕:
大会通过三大成果文件
举办了两大专题论坛
第十四届世界林业大会通过了《德班宣言》,确定了2050年全球林业发展新愿景;此外,还通过了《对联合国发展峰会关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建议》和《对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缔约方大会的建议》。会议期间还举办了“森林与水”和“森林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两个专题论坛。
《德班宣言》
森林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改善民生的基础。统筹森林及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开展农林间作或立体复合经营,能从根本上解决毁林问题。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可持续管理模式必须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方案之一,所以要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强化森林碳吸收和储存功能,提升森林生态服务能力。在林业、农业、金融、能源、水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并与林区原住民和当地社区密切合作。加大对森林教育、宣传交流、能力建设、研究和创造就业机会(尤其年轻人)的投资。促进妇女充分参与林业发展,实现林业性别平等。通过多重利益关系支持青年参与林业、发展林业。在南非,培训失业青年从事森林防火是一个有创新、低成本和有正能量的措施。
《对联合国发展峰会关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建议》
森林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因此森林可持续管理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非常重要。可持续发展目标15直接提出要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可持续发展目标6提出要保护和恢复水源生态系统。由于森林能在消除贫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经营、确保可持续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多重功能,所以森林对实现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也至关重要。为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性和政府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加入森林和林业的内容。全球林业领导人和参与者应为林业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作出应有的贡献,让森林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其他相关国际机构应通过提供信息数据、技能支持和开展对话,来增强森林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
《对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缔约方大会的建议》
森林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手段,森林可持续管理能保障生态系统和社会稳定,充分发挥森林吸碳和固碳作用,能提供另一种环境服务。气候变化给地球和以森林为生的人造成严重威胁,而且气候变化对森林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正在加重。另一方面,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森林也获得了更多的金融资源和森林治理的政治支持,同时产权更加明晰。鉴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应通过重点关注以森林为生的社区和个人,增强政府间和不同产权主体对气候变化的理解;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促进合作伙伴关系和南南合作,确保以林为生的社区和个人能充分加入其中;提高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认识;增加信息的可获得性和质量,帮助政府决策,帮助实践者在气候变化中实现多重目标;鼓励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评估和交流,加强协作和多渠道筹集资金。
森林与水论坛
森林与水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解决粮食安全、清洁用水、气候变化和景观修复等棘手问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非常有必要针对“森林与水”专题,巩固、综合、分享各项知识、实践做法和通用方法,加强科学家、实践者和决策者之间的能力建设。应该针对森林与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及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社区水平的政策行动和实际举措,加大投入力度加以推进。启动“国际森林与水”五年行动计划,承认森林在维持世界大部分可用淡水循环中的积极作用,并加强和确保对世界最大淡水来源的适当管理。
森林与野生动植物保护论坛
野生动植物种资源可持续管理是自然资源多目标利用的重要内容,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实践充分证明,一旦对野生动植物种资源进行可持续管理,就能对保障粮食安全、改善民生以及对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产生巨大作用和显著益处。加强社区参与,采取综合管理方式,需要首先针对野生肉食和其他非木质林产品的可持续利用和交易进行知识整合,加强法律框架和健康协议,并推广遵守法律、加强部门间合作、拓展市场渠道和优化实践经验的做法。实践充分证明,获得野生肉食和其他非木质林产品,与生态保护、改善民生、确保粮食安全和营养,可以相互协调、同时实现。需要更好地理解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冲突的原因和后果,包括对当地情况的分析,以建立一个控制冲突的模式,实现当地社区与野生动物之间共存的目标。
观点鲜明:
六大议题全面反映森林在促进
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作用
大会设立六大议题,从6个不同侧面,深入探讨并鲜明展示了林业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中的战略作用,为第十四届世界林业大会不久后召开的联合国发展峰会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在联大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林业内容从“千年发展目标”框架下环境子目标下的子项目,提升为新的发展议程中单独一项重要目标——关于森林、湿地、荒漠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系统保护目标”。
森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障食品安全
——森林与粮食安全和营养。粮食安全问题是导致森林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森林对保障未来粮食安全和改善膳食营养结构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土地综合利用和提高土地产出价值,才能避免林地转化为耕地和其他土地。
——为社区和林农制定可行的政策环境。让妇女和年轻人参与森林可持续经营;将森林和树木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效管理与森林相关的各种冲突;保护并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改善当地生计。将森林保护提高到国家议程层面,以抑制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和水安全威胁。
——实现森林的多重社会效益。充分认识森林的文化和休闲娱乐作用,提高公众对森林的认知,包括与森林相关的传统知识,考古学、人类学与森林,艺术与森林等。核算森林的多种效益,如森林在国民经济中的效益、森林与生物经济、森林与环境服务等。发展林业中小企业。公平分享林业收益。将投资资金下沉,对林业生产者进行投资,将其纳入政府林业工程项目。
——发展有效的林农生产者组织。林农生产者组织能改善农村生计,能增强农民经营生产能力、应对市场能力、防治各种森林灾害的能力。需要从不同层面,利用多种措施发展林农生产者组织,这包括必要的政府扶持。
增强森林抗灾减灾能力
森林具有减缓自然灾害的能力,是生态环境变化的“缓冲器”。应更多关注树木和森林在减少灾害风险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其对《2015年-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的支持力。改善森林管理,增强森林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缓解气候变化的能力,充分发挥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增强森林自身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恢复干旱地区的森林;增强森林对病虫害、林火和洪涝灾害的适应性等。生态承载力应当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成为森林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非乡土树种或者植物物种的贸易,应该采取强有力法律、法规和监管等措施加以规范,以减少病虫害的影响,同时确保“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森林生态承载力。对于森林生态承载力建设而言,森林火灾综合管理是一个具有根本性基础作用的工具。此外,要通过可持续土地管理,维持和加强森林种质资源多样性。
统筹森林及其他土地利用
——森林和树木还应当与农业等其他土地用途相结合,以便从根本上解决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争端。统筹安排森林及其他土地利用涉及两方面:一是发挥森林在可持续景观利用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将景观管理方法整合起来,寻找林业、农业、水和能源彼此间的协同作用。要倍加努力整合森林和其他土地利用,以实现景观保护和民生改善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通过3种方式实现:一是建立有效的综合和跨部门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二是采用景观方法和适应性管理;三是为多方利益相关者维持有效沟通的平台;四是更好地将研究与政策联系起来。
——改善农林业的联系和协同作用,以加强粮食安全、营养供给和缓解贫困,主要通过下述方式实现:一是实施综合景观管理,优化农业、森林和其他土地用途功能,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二是通过给小农户提供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和森林资源利用权,以及连接市场、获得投入和技术的渠道,使他们能够挖掘自身的潜力;三是鼓励企业的志愿行动,以减少对森林的商业性砍伐。
——通过协调和促进主要行为者之间的行动与合作,使森林景观修复提质增效,主要包括下述手段:一是公共部门提供稳定和高效的法律制度框架、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促进私营部门和社区投资森林景观恢复;二是私营部门将社会和环境效益纳入森林景观恢复的商业计划,并将小农户和农村社区作为这一恢复活动的合作伙伴和受益者。
——公众、个人和民间社会遵循五项原则来参与目前和未来的人工林种植和管理活动,涉及以下方面:良好治理、企业责任、公平承担费用和享受收益、采用景观方法以及各种尺度下的可持续性。
鼓励林产品创新和可持续贸易
——通过改进森林管理和应用生物技术,培养人们对林业的正确认识,增进人们对林业的美好愿景,加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和生物技术开发利用,使来自可持续管理森林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多彩,例如:能源、木材产品、木材在基础建设和建筑中的利用、生物材料与纳米材料、非木质林产品等。
——在国家、地区和国家之间开展可持续贸易,为林产品与市场牵线搭桥,增强林产品贸易透明度,开展林产品认证及其影响评估,确保木材的合法性和持续性,充分发挥其在建设和相关利用方面的巨大潜力,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日趋严重的城镇人口居住问题。
——对森林经营者加大资金支持、提供装备和知识技术,使他们能够成为企业家、承包商和在当地管控森林的管护者。帮助本地经营者获得知识和资金,促进他们对生物质能源替代利用进行投资。针对生物质的多种用途,要加快传播相关新知识,推动转让相关
新技术。
——倡导人们从生物经济学的视角更好地认识森林产品的价值链,并通过增强能源效率性、资源节约性、可再生性和可回收性等概念,增强人们对森林产品具有多种价值的认识。
——支持各国政府在获得当地授权、参与和组织下开展土地产权改革和管理,并以这项工作作为投资的前提条件。开展国际合作、各方利益相关者对话和适当治理框架,开展重点研究,回应社会各界对新技术的各种疑虑,并确保创新产品和技术,能让最需要的人们够得着、用得上。
开展森林监测为决策提供依据
开展森林监测能够获取森林、林业状况等基础信息,为森林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如:开发国家森林监测系统;收集森林政策与治理信息;为数据收集与分享创新技术;遥感技术应用;开放源码应用软件;让小林场主获得相关技术和信息;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供森林和其他土地利用方面的信息。
加强能力建设改善森林治理
——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后,能力建设对于充分发挥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能力建设主要有科技能力、知识和交流等,具体包括:增强公共机构的能力,应用传统和乡土知识,推动可持续森林管理的多方参与和伙伴关系,使林业教育和研究适应新的实际需求,促进林业现代化和林业培训,在不同领域加强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构建森林治理体系是能力建设的关键,涉及将森林纳入国际谈判和国际决策;在不同部门间进行政策协调;执行国家森林规划;保障林权等。
——自然资源综合性和可持续管理,需要跨部门、相当规模、周密详尽的治理安排。要实现这样的治理安排,必须依赖充分了解情况的政治领导工作,包括推动科学决策和提高部门间合作的能力。
——完善森林投资制度,以保证许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各级决策过程,并通过目标的调整和激励措施来实施和加强所有产权和追责制度。应当将足够资源投入林业知识信息传播工作,以帮助决策者和广大民众了解森林,认识森林给人们带来的诸多福祉,并支持林区建设发展以保障子孙后代的未来利益。
——为了改善治理,公共林业机构要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和简化决策程序的能力;同时,还要制定充分的激励措施,以促进与良好治理相适应的态度和行为。
五大启示:
力促林业在全球可持续
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十四届世界林业大会的三大成果、六大议题和其他系列专题所涉及的内容,将对未来世界林业发展起到指引和导向作用,值得我国林业人认真领会和参考借鉴,并在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贯彻实施。
一是大力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本次会议关注如何充分发挥林业在促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其关键是大力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虽然国际社会对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政治意愿强烈,但人口增长、农田扩展、城市化、气候变化、投资不足、政策失灵、技术缺失等阻碍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因素长期存在,是各国林业管理者都面临的挑战。
二是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的核心是处理好森林与社会、森林与人的关系。从各国的经验教训来看,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不单纯是技术问题,本质上是如何处理好森林与社会、森林与人的问题。因此,以更加包容、兼容的方式处理好森林与人的关系、协调好经济社会对森林的多样化需求,需要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效益,需要采取土地立体综合利用的方式来兼顾林地和其他土地利用方式。
三是完善全球森林治理体系,提升林业治理能力。加强联合国涉林机构、公约和其他国际组织间的协作,创新合作机制,促进各国间持续开展森林治理经验交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国际林业政策与各国林业政策的协同,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林业治理能力,以充分发挥林业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四是多渠道加大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投入。投资林业就是投资人类,也就是投资未来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应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创新融资模式,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鼓励私营资本投入。完善全球森林资金机制,促进南北合作、南南合作、三方合作。
五是新技术孕育林业新的发展前景。科技改变林业,并将指引林业新的发展方向。森林资源的突出特征是类型多样、技术选择面宽、突破点多,既能为生物质技术发展提供多样原材料,也能因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生态医疗的发展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例如,日本宣布在木纤维研究上获得重大突破,据称这种木纤维的强度可达到钢铁的5倍,与碳纤维相当,成本为碳纤维的1/6。美国林务局森林产品实验室开设的试验厂也得出了类似的实验结果。另外,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首次发现五味子衍生物中具有强抗艾滋病毒的活性,由于其活性强、毒性低以及作用机制独特等特点,已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资助下开展临床前的相关研究,有望成为一类新型的抗艾滋病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