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广告养棚”没弄成 遮阳棚变烂尾棚

18.03.2015  12:50

去年8月份,郑州市城管局发布消息称,计划在市区36条主干道的十字路口建360多个遮阳棚。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一提出或将“广告养棚”的想法,便遭到了质疑,正在建设的试点棚也就此停工。如今半年过去了,试点棚仍未建成,并且出现了多处损坏。郑州的遮阳棚项目是否还将继续,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东方今报记者 米方杰/文

京广路中原路口的遮阳棚只有框架还没有顶棚

邱琦/图

【质疑】

建了半年多 试点棚咋还没建好

这遮阳棚都建半年多了,到现在还没建好,到底还建不建了?”昨天中午,家住淮河路附近的郑州市民刘先生骑电动车经过京广路与中原路交叉口时,再一次发出了疑问。

其实,刘先生的疑问,不少郑州市民也有。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有不少读者拨打东方今报新闻热线来反映此事了。

据了解,去年8月底,郑州市城管局对外发布消息,称为给等信号灯的行人提供一个遮阳挡雨的场所,计划在市区36条主干道的十字路口建360多个遮阳棚,先选取了中原路与京广路交叉口、建设路与桐柏路交叉口作为试点,分别建设两种不同样式的遮阳棚,并广泛征集社会各界和市民意见,问题涉及遮阳棚的大小、颜色、款式,需要安装的路口等。但如今,半年多过去了,未见进展。

刘先生告诉记者,他留意到,建设路与桐柏路交叉口的遮阳棚早就建好了,但中原路与京广路交叉口的遮阳棚却“仅有框架,未安装顶棚,一直搁在那儿了”。

【走访】

试点建的遮阳棚已损坏多处

昨天,记者前往上述两个路口进行了走访,发现中原路与京广路交叉口的4个遮阳棚确实仅有框架,并没有安装顶棚。路口东北角的遮阳棚框架顶部前端伸出部分已经被撞弯了。“这是最近才被撞的。”在附近上班的一位陈姓女士表示,遮阳棚的颜色比较深,也没贴反光贴,晚上一些大型车辆转弯时,很可能会撞到棚子。

而建设路与桐柏路交叉口的遮阳棚顶棚,原本是用3根拉杆牵引着的,但路口东北角的遮阳棚上,一根拉杆已经断成了两截,改用了一根钢丝绳拉扯着。“啥时候断的没太留意,年前都是这个样子了。”附近一位商户告诉记者,他每次从这个遮阳棚下经过,都是小心翼翼的,甚至绕着走,生怕拉杆不结实,棚顶掉下来。

据悉,去年8月这个路口的遮阳棚建成的时候,负责建设的郑州公用事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现在试点的遮阳(雨)棚采用膜结构建筑形式,坚固耐用,安全稳定,美观大方,是永久性的设施,可达到防风10级抗震8级的水平。

【回应】

曾计划“广告养棚” 遭质疑后停工

试点棚为何半年还未建好,遮阳棚未来又是否会全市推广呢?对此,郑州公用事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项目搁浅,是因为“广告养棚”的计划提出后,遭到了诸多质疑。未来是拆掉试点棚,还是继续全市推广,他们也不清楚。

记者了解到,在郑州市计划建遮阳棚之初,郑州公用事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确实提出了将采用“以棚养棚”的方式,利用其广告费,来弥补维护费不足。当时不少市民质疑未来遮阳棚的公益性或难保障。有专业人士推算,这些遮阳棚都设立于十字路口,若这360多个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参考公交车候车亭的广告价位,一年的广告收益或将高达2000万元。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停工后他们就遮阳棚的建设问题,也专门向郑州市政府进行过请示,但并未得到明确回复。“试点棚出现的问题,我们会积极维护,同时也会进一步与相关部门及郑州市政府进行沟通,以求尽快拿出处理意见。

【声音】

存安全隐患的遮阳棚应早拆除

遮阳棚到底该不该拆呢?对此,昨日记者也在郑州街头随机对过往的20位行人进行了采访,其中6位表示赞成,14位反对。这些提反对意见的市民普遍认为,在十字路口建设遮阳棚确实能遮风挡雨,“广告养棚”也能弥补建设和维护遮阳棚经费不足的问题,但建设路与桐柏路口那个遮阳棚半年就已损坏了,要是时间长了,遇到极端恶劣天气啥的,会不会发生意外谁都不好说。

现在全国不少城市都已经拆除此前建的遮阳棚了,郑州还建这干啥?”郑州市民张自立表示,从一开始郑州市相关部门就应该征集意见,看该不该建,而不是先建试点再征集意见。

对此,一位孙姓私家车主也表示认同,他表示,遮阳棚一般都会设置在十字路口的非机动车道上,堵车或者等红灯时,消防车和救护车可能会借道非机动车道,而这些遮阳棚很可能会阻碍这些车辆的通行。

建遮阳棚还不如多种点树。”市民陈女士建议,应尽快将存在安全隐患的遮阳棚拆掉,多植树给点阴凉,还能吸附灰尘,美化环境。

链接

多地遮阳棚被交管部门或城管拆除

2009年,南京非机动车道曾装遮阳棚,但因存安全隐患,一年之后便全部拆除。

2010年12月,海口多个路段的遮阳棚被拆,原因是影响司机视线,带来安全隐患,还承接商业广告等。

2011年10月,安庆市在市区15个路口建遮阳棚,次年3月被交管部门责令拆除。

2012年,上海松江开建遮阳棚,后受到安全质疑后,放弃了推广计划。

2013年8月,淮安市淮安区使用两个多月的遮阳棚被城管拆除,理由是怕冬天把雪堆积棚下不易融化,会导致意外事故。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