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棚改及创新创业重点工作现场观摩会侧记

02.05.2015  02:22

共同呵护郑州美好环境

中原网讯(记者 刘俊礼 王继兵) 四月芳菲,百花争艳,商都大地涌动着比、学、赶、超的火热气氛。

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创新创业综合体和“三级三类”市民服务中心,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安置房建设工地,一幅幅靓丽的城乡画卷,都在展示着我市狠抓棚户区改造、建筑及工地扬尘治理等重点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天君带领由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等组成的全市大棚户区改造及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等重点工作现场观摩团队,现场察看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大家走一路、看一路、议一路,听取情况介绍、探寻发展路径、交流工作经验。

好环境是百姓之福,唯有加倍呵护,唯有履职尽责、埋头苦干、务实重干、创新巧干,才能不辜负人民和时代的重托!”这是参加观摩活动人员的一致心声。

大棚户区改造改善人居环境

抓紧推进棚户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工程。观摩中,大家认为,通过棚户区、城中村拆迁改造,重大交通设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得以顺利实施,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推进了产业项目落地,改善了群众生活就业环境,消除了城中村的安全隐患,符合群众利益,得到了群众的拥护。

工作中,各县(市)区、开发区紧盯目标促进度、破瓶颈、优服务,全力以赴推进安置房建设再提速,从观摩情况看,今年以来全市安置房建设持续了去年以来的大干快上的好态势,截至目前,开工建设安置房1157万平方米,竣工387万平方米,回迁群众5.28万人。

通过棚改,不仅提高了城市宜居宜业品质,而且有力地改善了人居环境,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开始享受到棚户区改造带来的福祉。

创新创业综合体带动效应凸显

通过这次观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加快推进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是落实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的主平台,是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抓手,也是未来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创新创业综合体的数量和品质,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活力和后劲。

2015年全市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的目标是:至少建成1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000家以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各县(市)区、开发区定目标、拿方案、强措施,细化任务,抓进度,优配套,按照“长短结合、外引内培、育苗并举”和坚持边谋划、边建设、边招商、边引智“四位一体”模式的要求和部署,在大力抓好综合体建设的同时,科学制定运行方案,积极组建专业运营团队,认真研究出台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租赁过渡用房,先期启动综合体挂牌运营,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目前,全市20家创新创业综合体已建成77.1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720家。

高新区、二七区、新郑市等地创新创业综合体已建成投用或近期即将投用,一个“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的联动发展体系加速形成,创新创业综合体的示范带动效应凸显,有力推动了我市经济转型提升,创新发展。

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大气环境的改善与群众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打好扬尘治理“攻坚战”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昨日现场观摩的另一个重点——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的成效,也令大家倍感振奋。车行各城区,两侧绿树成荫、干净整洁,一辆全自动保洁车正在清扫路面。一辆一体式环保多功能射雾抑尘车射出一股强大的水雾,将挖掘机扬起的尘埃凝结成颗粒团,并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沉降落地,这是记者在观摩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时看到的一幕。

工地扬尘治理情况,直接关系到大气质量改善。4月份,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市各地加大推进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环保、城建、交通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强化源头治理,强化联动执法、监督问责,高标准、高效率地打响了一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大会战,取得了明显成效。

观摩中,记者了解到,各地始终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坚定不移地推进大气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工地绿化面积1629万平方米,防尘网覆盖5785万平方米,硬化面积268万平方米;改建停车场72个,面积49万平方米,增加停车位1.8万个。同时,12台燃煤锅炉已停产到位,4台超标排放的电力机组停产整治,7419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被淘汰,258处烧烤摊点被取缔,建材行业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全部停产到位,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观摩是为了互比互学、增强信心、跨越发展。参加观摩活动人员纷纷表示,下阶段必须认真学习先进,进一步坚定信心,履职尽责,坚持既定的思路、理念、目标不动摇,不断完善提升、扩大成果,为把郑州早日建成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