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改与城镇化互促互动的有益探索

27.04.2015  09:57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强调要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

  关于棚户区改造,李克强总理指出,棚户区改造要让群众从忧居变宜居,这是百姓天大的事,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做下去。

  按照中央要求,担当“双重责任”,力争“四个率先”,郑州市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作为解决城市内部二元结构、推进全域城镇化的战略决策,作为提升城市承载功能、改善群众生活和就业环境、促进产业业态升级的基础性、根本性、带动性工作,利用棚户区改造的资源和机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念推进大棚改,全域布局,产城融合、服务均等、城市提升,使各项工作统筹兼顾、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发展建设与民生改善的统筹兼顾、相互促进。

  一方面,我们常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要考虑人的生存、人的需求、人的发展。郑州市在推进棚户区改造时不是为改造而改造,而是着眼于民生改善和公共服务的提升,也不是就棚户区改棚户区,而是把棚户区改造与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合村并城、建设新型农村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努力实现全域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红利”。这个“红利”,不仅要惠及城市和产业发展,更要惠及普通百姓。郑州市在棚户区改造中先帮群众算清六本账,让群众自己心里清楚哪得哪失、哪优哪劣。群众得了实惠、通了思绪,推进棚户区改造也就水到渠成。

  另一方面,棚户区改造不是简单地盖高楼,农民变市民,也不是单指从棚户房搬进高楼。就业,是民生之本!推进棚户区改造,既要解决群众的居住环境居住条件,更要考虑群众的就业和发展需求。郑州在棚户区改造时提出,“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互动、产城一体”,不断探索出“产业为基、就业为本” 的棚改之路,提高棚户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再就业能力。通过棚户区改造,以新城发展带动老城改造,以老城改造支撑新城发展,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就业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悄然变一元。

  民之所急,心之所系。政之所为,民之所盼。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把群众的利益作为谋划和推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要我们的决策部署符合中央精神、符合本地实际,我们的各项工作就能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中得以顺利推进。

  这,应该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编辑: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