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栾川县关爱留守儿童 关注消防安全
在孩子的眼中,感受的第一份温柔,叫“妈妈”。在孩子的头顶,撑起的第一把巨伞,叫“爸爸”。可是为了生活,“爸爸、妈妈”不得不背起行囊,外出务工。因此,孩子们不得不孤独的踮起脚尖,看着父母的背影越走越远……
据洛阳市栾川县妇女联合委员会权威统计,豫西伏牛山麓的栾川全境,共有留守儿童3828人,其中,无亲属照料并选择留校生活的儿童占总比例的20%,将近770名留守儿童的又集中分布在栾川县秋扒乡秋扒村、合峪镇移民新村和白土镇移民新村。2014年7月17日,由栾川县县委县政府主办、栾川县民政局协办、栾川县妇女联合委员会负责实施的“留守儿童暑期培训班”,分别在白土镇、合峪镇和秋扒乡同期开班。按培训班照课程安排,栾川县消防大队、栾川县公安局和栾川县妇女儿童保健院联合组成宣讲团,分别将在8月1日、8月4日和8月5日共同为上述三个乡镇近300余名留守儿童开展暑期安全知识教育。
8月1日,洛阳市栾川县消防大队新区中队副中队长杜祥,跟随宣讲团前往栾川县秋扒乡秋扒村。途中,栾川县妇女联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柳燕娜向宣讲团成员简要介绍了秋扒乡的概况,该乡位于栾川县县城北侧83公里处的熊耳山下,总面积159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86个居民小组,2466户,10721人,每年外出务工人员 高达三四千人,留守儿童的数量在全县各乡镇中也是最多的,共有1897人。此次同期开办的三个“留守儿童暑期培训班”中,这个班就集中了135名学生。
作为妇联的一名普通工作者,柳主任在谈及留守儿童消防安全的话题时,痛惜和怜爱之情溢于言表。她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多说留守儿童在成长生活中都学会了自己烧火做饭,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接触火、油、电、气比较频繁,但他们所受消防安全教育的条件十分有限,日常消防安全知识的匮乏和爷爷奶奶的照料不细,每年都有十几起因火灾而受伤的儿童,额外的治疗费用和病痛中缺少父母亲的关爱,让他们的身心成长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历时近90分钟的崎岖行驶,宣讲团驱车来到了秋扒乡秋扒村的“留守儿童暑期培训班”,培训班设在该村条件最好的村支部办公楼会议室里,虽说是全村条件最好,但是狭小闷热的会议室里聚集了135名的留守儿童,条件艰苦可见一斑。按照授课顺序,杜祥副中队长本应是排在第一位,但是回想起柳主任在车上的一席话,他主动要求排在最后一位。原因是在不影响其他两位随行人员进行授课的基础上,能够孩子们多一点给沟通交流的时间,多一份消防安全保障。
伴随孩子们雷鸣般的掌声,杜祥副中队长开始了他的消防安全知识授课。此次讲座打破了以往严肃古板的说教模式,按照孩子们的喜好把“传授”演化成“自学”,并用互动问答的方式加深孩子们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印象。“消防员叔叔的工作职责是什么?”、“拨打火警电话119应该向消防员叔叔说些什么?”、“如果家里或是学校宿舍发生火灾该怎么办?”、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的不良行为习惯很容易诱发火灾事故的发生?”、“什么是火灾隐患,家庭常见的火灾隐患有哪些”···面对杜祥副中队长的提问,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有的孩子略知一二,但掌握不全面。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不断作祟,让狭小闷热的教室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结合孩子们五花八门的答案,杜祥副中队长在鼓励孩子们正确做法的同时,对错误的回答或是不完善的地方进了补充和指正,同时再三叮嘱孩子们遇到火灾不能慌张,只要处置得当,就能化险为夷。随后,杜祥副中队长简单介绍了栾川大队的基本概况和消防部队的职责范围,并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详细讲解了家庭用火、用电、用气的一些常识,以及油锅、电器导致火灾事故后如何处置,火场中如何利用结绳、水资源等有效措施进行逃生等方面内容。
为了加深孩子们加深孩子们的记忆,杜祥副中队长还将随行携带的消防安全宣传资料向其逐一发放。活动结束以后,秋扒乡“留守儿童暑期培训班”的负责人向宣讲团一行再三表示感谢,并有感而发的说到,“秋扒镇距离县城很远,不少孩子还未接触过这么系统全面的知识培训,举行这样的知识讲座在这个暑期里恰如一场“及时雨”,不仅能使我们镇的留守儿童学到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常识,而且在孩子们的内心树立了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的防范意识,对走好人生最初一程道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