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认真写好“三篇”文章 努力推动学校发展

07.01.2016  17:04
  为抢抓铁路发展机遇,打造特色学校品牌。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坚持以推动学校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认真写好“三篇”文章,依托行业优势,彰显办学特色,切实提升办学质量。主要做法如下: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学得好”      一是开辟合作新途径,探索现代“学徒制”。2015年8月,该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学校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专业教师讨论学习,组织行业专家“把脉问诊”。目前,《现代“学徒制”建设方案》和《现代“学徒制”任务书》已制定完毕,下一步学校将依据方案,狠抓落实,争取为现代“学徒制”在我省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推广提供有益探索。另一方面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先后到洛阳服务外包学院、河南华豫动画设计公司等企业参加企业实践,学习企业一线新技术,了解行业专业新动态,探讨校企合作新思路,确保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做到职业与专业、岗位与课程对接,做到岗位需求与培养内容对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学得好”。      二是开展技能“大比武”,提升就业竞争力。为有效推进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技能。近年来,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业”的竞赛理念,分专业,分课程多次开展专业技能“大比武”活动,并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实践指导教师担任评委,在校学生、学生家长作为观众,营造竞赛氛围,锻炼竞赛心态,深化竞赛效果。通过开展维修电工技能大赛、通信线路技能大赛、接触网技能大赛、铁道信号专业学生技能大赛、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等一系列专业技能“大比武”活动,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锻炼,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在2014年、2015年全国铁路职业院校供电专业学生接触网技能竞赛和全国职业院校铁道信号和铁道通信专业学生技能竞赛中,我校学生荣获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明显提升,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2%。      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有效提升教学能力,确保教师“教得好”      一是实施“青蓝工程”计划,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为有效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以发挥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优势为基础,继续开展“青蓝工程”。运用“一带一,结对子,老带新,新促老”的培养方式,通过制定《青年教师成长手册》,签订《“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协议书》,明确师徒双方职责,要求师傅在备课、授课、作业、课题研究等多方面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行为期一学年的跟踪培养,引导青年教师逐步形成“严谨、扎实、灵活、创新”的优良教风,努力实现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双提升”。      二是建设数字化校园,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证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2015年6月,省教育厅批准该校为“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学校”,该校充分利用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先后投入资金400余万,建设了以“一卡一库一标准”为核心,以百兆局域网、OA办公系统、校园一卡通等服务系统为内容的新型数字化平台和教务管理、学工管理、招生就业三大应用系统,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行政办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务,有力地提升了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三是探索“双元结构小组”,推动“双师”队伍建设。为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降低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理论和技能的双向难度。2015年11月,该校积极启动“双元结构教师小组”实验,即由一名或若干名专业理论教师作为“一元”,一名或若干名技能教师作为“另一元”,共同组成一个双元结构的教师组合,以“二元一组”的小组形式共同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共同完成“双师型”教师需要完成的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任务。使“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直接发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直接推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直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三、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确保工作“做得实”      一是创新信息沟通平台,营造和谐校园氛围。探索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校园论坛、学校贴吧、校领导信箱等信息化网络平台,构建新型沟通机制,欢迎师生群众提问,对师生群众反映问题,按照“小问题,科室即刻办,大问题,领导现场办,难问题,领导集中办”的原则,缩短批转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拉近党群干群关系,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二是完善工作例会制度,健全群众监督机制。为提高决策科学性,保障职工监督权。学校不断完善工作例会制度,要求值周校领导全天24小时驻校值班,对值周期间发现的所有问题建立工作台账,邀请职工参加每周一召开的交接班工作例会,了解问题解决过程,并及时将问题的解决情况在校园内予以公布,督促问题有效解决,确保工作“做得实”。      (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 王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