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让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13.04.2015  18:46
  编者按:      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也是省委省政府推进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河南来说,如何把人口大省转变为人力资源强省,发展职业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省自2008年启动职教攻坚计划,摸索出了符合河南实际的“三改一抓一构建”职教改革发展思路。2014年,我省启动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迸发出无穷活力,呈现出勃勃生机。      本报自今日起推出“走近职业教育”系列报道,全面反映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探索和努力。      4月12日,记者见到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小李时,他正在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忙碌着。“我是我们学校‘宇通班’的,上学都签了‘订单’,毕业以后根本不用发愁找工作。”小李说。      目前,宇通客车已与省内9所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通过组建“宇通班”的方式,培养优秀的汽车行业技术技能人才。该企业培训中心主任王锋告诉记者,孩子们在学习期间就来宇通实习,毕业后,学到的东西很快就能运用到生产中。      自2008年,我省启动实施职教攻坚计划以来,校企合作实现了职业院校和企业优势互补,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高技能实用人才。      政府推动校企“联姻”成常态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只有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才能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此,我省始终把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路的重要一环。省委、省政府在制度建设、资金投入、人才支撑等方面都大力支持。      2012年,我省在全国省级政府层面率先出台《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对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省政府专门成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在此框架下,面向支柱产业首批成立了15个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不断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先后成立62个行业型、区域型职教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集约化、规模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为激励引导校企合作,省财政每年专门列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予以表彰和奖励。同时,还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保障及激励机制,建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      近几年,信阳市平桥区“职业学校+实训基地+企业”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被誉为全国典型。其中的“+”就是政府,主要作用是搭建平台,为职业学校和企业搞好双向服务,有效解决了困扰职业学校实训设备不足和专业教师缺乏的两大难题。      校企联手人才培养进入“定制模式”      “服装专业是我校的老牌专业。该专业与几家服装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生毕业后出路好,所以生源非常好。”开封市二职专教师范俊华告诉记者。据介绍,毕业生进入企业试用期满工资基本在每月5000元至6000元,因为他们不只是会做衣服的“匠人”,还是设计、管理等方面的业务骨干。      目前引企入校、进企办学、订单培养等形式,已成为校企合作的常态。开封电子科技学校和开封宏达拨叉集团、开封文化旅游学校和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等也开展了订单式培养、岗前培训、招工培训等,使职业教育对接市里的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校企双方“零距离”合作。      为深入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我省还组织校企专家,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制订了32个骨干专业的教学标准;组织校企专家,按照“主编1+1、编者1∶1”的结构,采用“项目+任务+案例”的体例,编写了100本校企合作教材,有效打通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最后一公里”。      校企之间不光互相提供实践平台、资源共享,不少企业为学校资金需求也出力不少,许昌学院医学院就由企业出资对学校教学楼、寝室、实验楼等进行了改扩建。“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发展提升机遇也随之而来。如今,许昌学院医学院首批卫生监督、医学检验技术两个专科专业已经获批,开始招生工作。”该校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面对新形势,围绕实施“三大国家战略”、建设“四个河南”,我省职业教育服务企业、服务市场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校企合作必须深化。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认为,加快职教改革发展,需要政府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建立充满活力、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让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真正实现“无缝”对接。      (记者 王晖 陈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