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枢纽“六定”规范设备安全运行管理

26.06.2014  11:31

 

为了确保防汛设备的可调率、完好率,三门峡枢纽工程管理分局通过建立明确的设备分工责任制,制定详细的检查和考核标准,使防汛人员对设备的管理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体现出来,做到了运行管理有制度、台台设备有人管、职工人人有专责。

定位置。汛前找出设备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在主汛期,设备维护人员在做好所属设备日常巡查的同时,重点对一些固定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通过看、摸、听、闻等直观的方法,即“看其表、摸其温、听其声、闻其味”,对设备的状况进行查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能自身现场解决的,立即现场解决;对不能自身现场解决的,要在第一时间汇报。

定人员。采取重点防汛设备、设施挂牌制度,实行设备分片划分、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考核。同时为确保设备动态达标,该分局运行分场、监测分场、信息中心每天对所属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协调处理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对出现的设备故障,主管领导、生产技术科人员和设备所在单位领导必须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定方法。完善各类设备的技术操作规范,明确要求设备维护人员和闸门运行工做到“一清、二能、三好、四会、五查、六无”。一清:对设备、设施管理规章制度要清楚;二能:对各类设备的性能、功能要明白;三好:对各类设备要做到用好、管好;四会:对各类设备会保养、会操作、会排除故障;五查:对设备、设施做到巡查、检查、核查、复查;六无:无缺油漏油现象,无漏水漏气现象,无灰尘、蜘蛛网现象,无接触不良接头过热现象。

定标准。结合电气设施元件小,线路长,一旦产生故障,往往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很难查出故障原因。从防汛设备的查缺、消缺、润滑、卫生整洁等方面入手,电气技术人员总结编写了58页共分9个章节156个项目的电气巡检手册,涵盖了枢纽所有防汛设备的电气设施中的大到每一组配电柜,小到每一个电源点。

定记录。正确做好各类设备巡检记录,要求维护人员每一次巡查检修都记录在案,能够随时观察和掌握设备运转情况。选择12个设备部位实行设备巡检现场记录签字,让机械、电气职工在巡查检查设备的时候不能走形式。“防汛设备巡视签字制度”的推行,也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责任心。

定周期。通过实践摸索出最佳检查周期,把经常检查分为运行检查和定期巡查。其中运行检查又分为运行前、运行中和运行后的检查。定期巡查的周期包括汛前检查、汛后检查和冰冻检查。汛前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安全度汛。其内容主要是与启闭机准确、灵活、安全可靠运行有关的项目。汛后检查是比较全面的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制定下年的检修计划。所以汛后检查也是最重要的常规检查。此外,每年的寒冷冰冻前要进行检查,主要是与防寒防冻有关的项目和设备,确保冬季安全运用。(三门峡市坝头工程管理分局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