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高科智园”引领产业集聚区快跑

09.09.2014  11:41

        本报讯(记者任国战通讯员梁大伟元涛)尽管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结束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但谈起会议上的收获,林州人至今仍津津乐道。因为他们捧获了“2013年‘先进县(市)’”、“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两项荣誉,成为会议上唯一同时获得两项殊荣的县级单位。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我们长期以来围绕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两大主导产业,着力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高科智园’工作密不可分。”6月2日,林州市委书记郑中华表示。

        当天,在林州产业集聚区的光远新材车间,一批外地客商饶有兴致地参观了电子纱布由原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当他们看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电子纱原丝竟是由200根5微米的细纱合股而成时,无不惊叹称奇!

        而公司总经理的一番介绍更让参观者折服:项目填补河南省池窑拉丝玻纤行业空白,装备技术国际一流,产品广泛应用于苹果电脑、三星手机、佳能相机……

        然而不少参观者不知道的是,光远新材这家高科技企业是由一家传统的钢铁企业投资兴建的。在传统产业中,在新上项目上,引入高科技,融入高科技,打造“高科智园”正是林州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路径。

        校企“联姻”搭建园区智慧平台。深度推进汽配、机械等重点企业与清华、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盟,支持企业以创新促发展,5家企业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研发中心、工程中心8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清华·红旗渠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成运营,成为清华大学首家县域合作园区。

        用人才提升园区“智力”水平。实施“百名企业家人才工程”,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中青年企业家教育培训。目前,林州市产业集聚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2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380人,硕士以上学历27人。林州重机、凤宝特钢、中农颖泰等企业,先后从全国各地聘请年薪过百万元的高级管理人才60余人。

        技术嫁接引领园区转型升级。钢铁产业由粗钢到特钢再到优质管材,最终跳出钢铁业转向电子级玻纤,完成了从传统产业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嬗变;重机产业从生产型企业成长为综合服务型企业;汽配业由毛坯、零部件向总成、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发展。

        在科技智慧的引导下,林州市产业集聚区企业的产业结构“由重转轻”、产品层次“由粗转精”、科技含量“由低转高”,初步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两高”产业体系。

        “上月,普信集团50万台冰箱、鼎鑫镁业镁轮毂、凤宝油井管深加工等8个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已经入驻产业集聚区,他们将和已有的中农颖泰、光远新材等企业一道助推林州‘高科智园’加速快跑。”林州市市长王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