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活地图”引领农民走上致富路

17.02.2015  11:53
柴学通在考察林情

柴学通(中)为村民示范修剪核桃树枝条

      河南省巩义市涉村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柴学通,人称林业  “活地图”,他对辖区内的29个行政村,从地形地貌到哪个村每年造多少林、每块地种的什么树,都了如指掌。

  柴学通的这身“功夫”是全靠两条腿走出来的。1982年10月底,全国林业资源外业调查工作全面铺开,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柴学通便全身心投入了“战斗“。涉村镇地处河南省巩义市最南部山区,林业用地面积约68平方公里,辖区内沟壑纵横、山高林密,交通极为不便,下乡搞调查只能靠两条腿来回奔波。在接下来的3个多月时间里,柴学通和队友们经历了风吹雨淋、冬雪寒风,起早贪黑踏遍了涉村镇103平方公里的山山岭岭、沟沟壑壑。

  谁也没有想到,面对这样艰苦的工作条件,当时才20岁的小伙子柴学通竟然坚持留了下来,而且像一颗落地生根的种子,在林业战线一干就是30多年。30多年来,柴学通目睹了一座座荒山变绿,自己也从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变成了老同志。涉村镇的每一道岭、每一条沟都刻在柴学通的心里,哪块地适合种什么树,哪片林长势如何,他都如同看自己的掌纹一般清晰。

  只是了解林业资源状况还不够,柴学通还记挂着如何利用心中这张“地图”,引领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因为他明白:山变绿了,群众的收入却没有增加,今后还可能到山上打林子的主意;只有山绿民富,这片绿才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南庄村是涉村镇最贫困的一个村,柴学通决定把这里作为第一个脱贫致富点。南庄村的地形地貌适合发展核桃种植,可村里的老人们却不同意。“咱祖祖辈辈都在这坡地上种庄稼,种核桃算哪门子事?核桃能当饭吃吗?”有人说。柴学通没有气馁,他一家家上门做工作,给他们讲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帮他们分析核桃产业的前景,算经济账、生态账。根据当时的政策,发展一亩经济林,每年可获得100公斤粮食的补贴,而且山坡薄地的收成确实不好,再加上被柴学通的真诚所打动,村民们最终同意把地集中起来发展核桃种植。

  为了保证核桃苗木质量,柴学通与村支书一起到洛宁、卢氏等地林业局及育苗基地考察,购买良种壮苗;回来后,他几乎天天蹲守在田间地头,统一规划树坑,统一挖坑标准,统一种植覆膜,统一培土灌溉,使当年核桃苗栽植成活率超过95%。如今,南庄村核桃基地面积达500亩,年产核桃干果2万多公斤,每亩地为村民带来了两三千元的收入。

  推广核桃种植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第二个脱贫点——西沟村,由于购买的核桃实生苗,并引进了少量美国黑核桃品种,种植几年后仍未见挂果,村民们产生了动摇,有些人甚至想把核桃树砍掉重新种庄稼。柴学通知道这一情况后,一方面想方设法安抚群众情绪,另一方面设法与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核桃研究所的专家取得联系,求教解决办法。最终,通过邀请专家举办核桃树栽培、嫁接、管理技术培训班,对核桃树实施高接换头嫁接,进行品种改良,核桃树终于开始挂果,重新燃起了西沟村群众种植核桃致富的希望。

  眼下,柴学通正致力于引导农户实行土地流转或组建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建立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6个、家庭农场1个,培育2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30多户,使全镇核桃种植面积超过6000亩。有了这幅“活地图”,涉村镇农民在致富的路上方向更明确,越走越起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