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周的北水南调工程

26.02.2015  19:17
\ - 总工会
来源: www.hngh.org

    “国家上的是南水北调工程,俺们干的是‘北水南调’工程。”日前,巩义市涉村镇北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小周这样对记者说。

    杨小周告诉记者,北庄村位于涉村镇西北部的青龙山下,受地势影响,黄家山中积蓄的泉水流到了山北,位于山南的北庄村,长年闹水荒。为了把山上的水引到北庄村,2007年夏天,当选村支书的杨小周,找来水利部门的勘测人员,上马了北水南调的“打隧洞利用落差从黄家山北引水”工程。

  “当时引水工程的预算是500万元,可村里分文没有。”杨小周说,起初准备动工那一年,他几乎天天到镇里、市里和水利部门要资金。了解北庄吃水难的巩义市水利局拨了20万元资金。然而开工不到一个月,困难又出现了,因施工条件过于艰苦,从湖北请来的工程队撂了挑子。没办法的杨小周只好带着村民自己干。为了工程早日完工,他和工人在山上安了家,一年四季住帐篷,一日三餐吃挂面、馒头和咸菜。

  引水隧洞打到500米深处时,资金彻底用完了。为了给引水工程集资,杨小周卖掉自家粮食,瞒着妻子将所得3000元人民币全部捐到工地,还把妻子在唐山打工挣的3000元钱用在了工程上,并以个人名义贷款2万多元,带头支援工程建设。工程开工后,村里给杨小周发的工资,谁知他又全部用在凿洞引水上,就连他当选“郑州市劳动模范”获得的7000元奖金,也用在了吃水工程上。

  就这样,在杨小周的带领下,北庄人用简单的工具,苦战600多天,打通了一条916米长的引水隧洞,从黄家山北铺设了一条1000多米长的引水管道,修建了两座储水量达4000立方米的郑州市村级标准化蓄水池,让北庄群众全部用上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群众饮水难题。

  “有了水,村里就可以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可以在山上大面积种植葡萄、山桃等,以此吸引城里人上山游玩采摘。”杨小周说。因为这份执着,2014年他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最美村官”。(记者 张潇予 通讯员 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