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22.02.2016  09:08
 

  “十二五”成绩靓

  六大成就可圈可点

  过去五年,我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首要政治责任,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持续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创造了河南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1

  粮食生产能力实现根本性提高

  全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顺利实施,累计投入414亿元,建成高标准粮田4602万亩。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全省水利投资达1226亿元,是“十一五”的4.9倍。农业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项37项,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6%,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规划建设1031个乡镇(区域)农技站。

  2

  农民收入迈上新台阶

  全省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2015年农民转移就业2814万人,工资性收入占农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34.4%、年均增长19.2%。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比为41.1%。全面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00万人左右,35个劳务品牌被授予全国优秀劳务品牌称号。全省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16万多个,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897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38.9%。

  3

  现代农业发展风头正劲

  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加快实施,规划培育产业集群540个,分布在农业领域的11个产业、50多个子产业,拥有龙头企业7300多家,每年实现销售收入9500多亿元,促进农民增收2180亿元。全省在资本市场上市、挂牌的农业企业33家。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积极推进,规划建设了8个示范园区,探索农业多种功能实现形式。“互联网+”广泛应用,农村电商异军突起,阿里村淘项目在22个县落地,1100多个村级服务站投入运营。

  4

  农村贫困人口加快奔小康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在全国率先实施贫困县考核评价办法,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和干部驻村帮扶,1.2万名重点村第一书记全面到岗就职,实现对贫困村定点扶贫全覆盖。53个贫困县都制定了脱贫规划,列出了贫困村脱贫时间表和路线图。兰考县积极创新扶贫资金管理模式和驻村帮扶机制,探索贫困群众致富路子,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

  5

  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

  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基本完成4000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农村金融加快创新,中原经济区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启动实施。新乡、信阳成为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探索的改革经验在全国总结推广。16个省辖市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鹤壁、济源等7个一体化试点市,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涉农资金基金化改革,设立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和全国首只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股权投资基金。

  6

  农村社会面貌呈现新气象

  按照“五规合一”编制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提高新农村建设科学化水平,27个试点县(市)基本完成规划编制任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2万公里,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98.3%,解决了424万农户“低电压”问题,改造农村危房100万户。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近100亿元,70%以上的行政村基本实现“搞干净、放整齐”的目标。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定额实现全省城乡统一。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全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体系。

  “十二五”:六个数字显成就

  

  “十三五”:六组数字看目标

  开局年创一流

  推动农业“再上层楼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争先进创一流,敢担当多作为,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从七个方面对抓好今年“三农”工作进行部署。

  1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

  认真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向耕地要产能、向科技要产能。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争取建成800万亩。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排泵站更新改造,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持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力争在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能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上实现重点突破。

  2

  产业融合发展

  我省将抓紧启动实施“一群一园一基地、群创经济满天星”这一重大战略(“一群”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规模养殖、休闲观光等乡村特色产业集群;“一园”是在符合条件的地方布局乡村特色经济园区;“一基地”是鼓励乡村形成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群创经济满天星”,是加大对农村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销”新模式。

  3

  涉农重大项目建设

  持续抓好项目谋划,争取更多的大项目纳入国家“大盘子”,更多的涉农项目进入各地“十三五”总体规划中。已获批的重大项目要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对重大水利工程、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扶贫搬迁工程进行重点督查,对落实不力的地方和个人实施问责。

  4

  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着力抓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核心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小麦、特色经济作物等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保今年基本完成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今年每个省辖市都要至少选择一个县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5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我省将分解落实脱贫目标责任,抓紧研究制订脱贫攻坚规划方案。各贫困县要按照制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建立脱贫攻坚台账,确保扶贫任务和措施到县到村到户。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机制。落实贫困退出机制,坚持规范、有序、透明,严防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引入脱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机制,实行最严格的脱贫攻坚考核督查问责。

  6

  新农村建设

  顺应城乡关系、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坚持产业、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五年行动计划。改造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在注重建设“物的新农村”的同时,协同推进“人的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升文教卫医保等公共服务水平。

  7

  责任落实

  要加大“三农”工作考核力度,将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等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要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重点支持扶贫、水利、农村产业融合、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三农”领域重点项目和工程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基金、贴息、担保等途径,撬动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