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规模以下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是杞县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它在发展生产力、繁荣市场经济、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摸清杞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了解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近期我们对全县部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总体上看,全县规模以下工业运行态势良好,在发展运行过程中也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供参考。
一、杞县规模以下工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1、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分布情况
截止目前,全县共有626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从地理位置看:主要分布在全县21个乡镇。 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604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2家。其中,农副食品加工行业315家,占制造业的52%,占全县规下行业的50%,农副食品加工行业仍是杞县规模以下工业主要行业。
2、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为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杞县也出台了工业园区及招商引资等许多优惠政策,为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以及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3、“小进规”主渠道功能进一步显现。
规模以下工业发展壮大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进一步显现出主渠道作用。由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规下企业成长为规上企业,
2015年年底有6家规下企业、进入规上队伍,为全县工业贡献工业总产值约21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纺织业、服装加工、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制品等行业。其中,副食品加工制造业已经成为全县规模以下工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从单位数和实现销售收入来看,从事农副食品生产加工的有315家,2015年预计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数的53%。
二、规下工业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企业用工难。在调研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用工遇到困难,其中一半是缺少技术工人。主要是:一是高粉尘、高污染企业,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高、待遇低,工人不愿意应聘;二是技术工人缺乏,直接从社会上聘请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这就加剧了技术工人供需矛盾。
2、企业融资难。长期以来,资金不足或融资困难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规模以下工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小微企业从银行贷款越来越困难,由于一些小微企业厂房是租赁的,不具备银行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贷款要求,再加上贷款程序复杂,利率偏高,企业难以从银行贷款。
3、人才和技术引进难。由于受资金和生产环境影响,不少人才不愿意到小企业去。加上新技术不好引进,企业的产业层次较低,使产品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劳动生产率偏低。
4、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落后。企业的从业人员大部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家族式管理,缺乏规范系统的技能培训,技术人员相对缺乏,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内部竞争激烈,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三、对杞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规模以下工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建议税收政策方面予以倾斜,适当减免税收。
2、重视人才引进,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其一:要敢于投资引进并留住人才,积极引导一些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来中小企业就业,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用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来管理规下企业,引导企业走入正轨。其二: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杞县的规下工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传统行业,受行业门类限制,从业员工技术培训条件有限,要通过加强职业教育等方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技术能力。在人力资源信息流通方面,建议优化培训创业体系,开展创业辅导、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培训。每年帮助中小企业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发布与共享服务平台,拓宽信息渠道,实现信息联网。
3、进一步破解瓶颈制约,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融资方面,建议县里安排专项资金,加快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出台相关文件,积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规范完善中小企业应急周转金运行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放宽贷款政策,确保企业发展资金需求。
4、加快设备、技术更新,提高竞争力。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要求及时更新生产设备、工艺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做到科学合理的发展,逐步积累经验,搞好内部环境,让企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能够抵御市场经济的波折,长久的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