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一村一品 一户一策 河南民权依托特色优势加快脱贫

14.07.2016  16:48

 

  大棚番茄喜获丰收(屈晓磊 供图)

 

 

      河南民权,一个豫东的贫困县,资源匮乏,发展空间狭小。2012年,该县被确定为国家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没有先天的优势,就要靠后天的努力。“盘活”农民手中的”死资财”,是考验民权3.4万贫困农户如何脱贫、怎样脱贫的关键。

      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按照“一户一策、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依托当地传统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产业特色优势,实现百姓增收脱贫。

      找准路径发展经济作物 致富经念的好、念的准

      “你看看这葡萄多水灵,口感还好,比其它葡萄早熟1个半月,刚下来那会儿,每斤卖到15元以上,现在兑给超市也少不了8块多。”仲夏之际,正在大棚内摘葡萄的民权县花园乡杨李村农民朱亚辉,满脸透着喜悦。

      今年28岁的朱亚辉,三四年前,在村里穷得出了名,就连自己结婚都是到处借的钱。后来他看别人种植葡萄销路不错,还能守着妻儿,于是,就摸索着干了起来,精神越干越足,经验越做越有。连年规模逐年扩大,不仅还清了欠帐,还盖起了两层半的小洋楼。“原来没钱投入,只种了2亩,近几年价格好,上面还拨了扶贫款,我扩大到了5亩多,今年收入7万多元应该不成问题!”

      在外务工多年的人和镇西屯村李国礼,2011年回乡创业,流转村民500多亩土地,先是办起现代化养猪场,跟着又建起了优质葡萄基地,把猪粪作为有机肥直接施入葡萄树,减少了投资成本,也使果品质量大大提高。一年出栏生猪1300多头,葡萄收入120多万元。种葡萄、卖葡萄,葡萄架下套蔬菜、搞养殖,出售种苗,传授种植管理技术,多种经营方式,使效益成倍增长。

      如今,像李国礼这样的葡萄种植大户全县有76家,面积发展到了4.9万多亩。

      要说民权葡萄种植年头长,“三樱椒”的历史在当地也有几十年了。现在这里的老百姓不光种辣椒,有的还当起了“二道贩子”,走村串户,从农民手里收过来再卖给当地辣椒经销商,看起来是“小打油”,其实真的不少挣。“守在家门口,去年我倒腾辣椒赚了两万多,比外出打工还强。”龙塘镇石槽村村民徐大柱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这里的辣椒文章越作越大,有辣椒经纪人达700多人,吸引了附近周口、开封、漯河以及山东省的辣椒种植户来此交易。“农闲没事,到厂里干活一天也能挣个百八十块。”正在装包的李爱花和其他姐妹们熟练地封着包口。

      “我干收购辣椒20多年了,每年外卖辣椒不低于150万斤以上,去年突破了350万斤。”龙塘镇寄岗村农民黄绍国看着一堆堆鲜红的辣椒,心里充满了自信。“这是我刚刚进的一套辣椒深加工设备,投入使用后利润会更大些,可以吸纳30多位村民常年在我这里有活干。”

      该县围绕“建设大基地,形成大产业”的工作思路,努力提高特色产业集中度,大力支持专业大户发展产业,基本形成了具有民权特色的葡萄种植、温棚蔬菜、无公害食用菌、优质山羊、肉牛等五大规模产业,近几年通过网上网下销售,在省内外具有很大影响,使广大农民找到了营生。目前,全县已培育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8900多家,这些能人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

      能人带动示范引领 “一户一策、一村一品”落地含金足

      能人带动,示范引领。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贫困户切身感受到产业扶贫的效益,激发他们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的积极性。为解决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小、范围窄、资金少等扶贫的瓶颈问题,该县积极整合以工代赈、农业、水利、电业等涉农资金7950万元,集中用于贫困村致富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实施。

      绿洲街道办事处亓堂村的李言忠,在土地经营上有“两把刷子”,不仅懂技术会管理,而且门路广,销售不成问题。于是,村里就采取以能人大户为主,贫困户资金入股的形式,发展果蔬种植产业,使所扶持的100户贫困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城关镇亓堂村采取能人大户带动,将财政扶贫资金作为扶贫对象的入股资金,实施扶贫到户。该村种植大户朱献朋,筹集资金100万多元,吸纳贫困户入股资金50万元,带动100户贫困户建设60座鲜食草莓温室大棚,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过去多是土里刨食,人们很难想象得到,吴堂村的村民却靠不锈钢产品实现了脱贫致富。

      “我们村从1992年开始加工不锈钢产品,如今批发零售店铺遍及全国各地,小店一年挣三五十万不成问题,大的上百万利润也很正常。”村党支部书记吴思连说,当下全国兴起了互联网十销售模式,他们把产品销售也搬到了网上,在百度中搜索“吴堂村”,就能找到不锈钢产品的销售信息,既提高了吴堂村的产品美誉度,也带来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我们靠不锈钢脱贫致富,现在年轻人跑遍全国各地做生产,也大都在做不锈钢产品,我们今后还将抓住不锈钢产品往深处做,给全县摘掉‘贫困帽’提供一种致富思路。”吴思连说。

      鼓了钱袋学了本领,亲戚传亲戚,朋友带朋友,在吴堂村的影响下,周边乡村约有6500人在外从事各种不锈钢加工生意。

      让具含金量的创新政策落到实处,不变形、不走样

      改变模式,股份经营。该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等形式,为贫困农户提供技术、生产、市场等“无缝”服务,减小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难度。在项目经营模式上,采取股份制经营模式,破解发展资金不足难题。切实做到扶持一村、见效一村、脱贫一村。

      滚动式发展,破解项目不可持续难题。将财政扶贫资金作为“种子金”,委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对被扶持的贫困户进行“托管”服务,增强了项目实施的可持续性,产业扶贫的“叠加”效应、“滚动”效应初步显现。

      人和镇管寨村、秋树营村依托河南双飞养殖有限公司,扶持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项目。公司为贫困户提供全盘“托管”服务,所扶持的300户贫困户每年完成2个养殖周期,户均增收4000余元,现生猪存栏达到2000头。

      在扶贫项目经营模式上,民权县采取股份制经营,把财政扶贫资金作为扶贫对象的入股资金,项目实施周期盈利按入股比例分红,从而破解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河南天邦农业科技、民权科农食品、九鼎葡萄酒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通过扶贫产业项目实施,龙塘镇温棚食用菌、北关镇2万亩甜玉米、人和镇3000亩优质葡萄种植、城关镇甘庄村温棚蔬菜种植等示范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目前,项目区2万多名贫困群众天天有活干、月月有钱赚,凸显了扶贫开发的综合效益。

      一时脱贫不是权宜之计,稳定致富才是根本。近年来,民权从源头上找出“穷根子”,下手准、力道足,连根拔起,不拖泥带水,为全县3.4万人脱贫按下”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