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声隆隆迎丰收

03.06.2014  11:15
      5月29日,记者在禹州市鸿畅镇看到,金灿灿的小麦长势喜人,数台收割机穿梭在金黄色的麦田里,不断“吐”出金灿灿的麦粒。

  捧着颗粒饱满、金黄圆润的小麦,农民陈怀军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对记者说:“有了农机做靠山,咱农民种地越来越轻松了!”

  岗刘村农民刘光华是当地一家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如今成了大忙人,每天驾驶着收割机,在麦田里奔忙。

  和刘光华一样,许昌县保胜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和保胜也是忙得不可开交,联系他收割小麦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

  和保胜是许昌县蒋李集镇蒋东村农民。从2003年开始,他试着租赁本村和邻近村子的耕地,发展粮食生产,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从当年承包的30余亩地发展到现在的800多亩地,和保胜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前些年和保胜承包了一些地,可一年忙到头儿,累死累活,挣不到几个钱。和保胜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那时候由于机械化水平低,他承包的土地基本上请人帮忙播种和收割,一季小麦,光人工费就得上万元。从2005年开始,我市开始实施农机补贴,农民购买农机,可得到相应的补贴。听到这个消息,第二年他就买了4台农机,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

  如今,和保胜麾下的农机数量共有100多台,其中收割机18台。每到麦收季节,和保胜就成了个太忙人,他和他的农机合作社的成员辛苦一个月,大家都“丰收”了一把。

  谈起在农机具方面的投入,和保胜说:“今年麦收前我又花了12.5万元买了一台福田牌收割机,其中4万元是农机购置补贴。加上以前买的,我共有6台收割机。这些收割机除了自己用,每年还外出帮人收割,能挣10多万元。”

  市农机局负责人介绍,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自2004年开始实施,到现在已10年,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带动多方投入,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目前,全市已登记注册农机合作社197家,入社社员3518人,拥有收割机、拖拉机等各类农机具12706台(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