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林农,他遵循问题导向

06.01.2016  16:59

中国绿色时报1月4日讯   听说周耀伟下乡,附近林农就像赶集一样凑到一起去咨询。

一点不夸张。”平顶山市林业局副局长温拥军证实了这件事,“谁家的果树受了病虫害,第一时间找的人就是周耀伟,他几乎都能药到病除。

周耀伟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森防站站长。

喜欢这份工作,乐意为百姓服务

周耀伟在大学所学专业是果树生产,“选择这样一个专业,就是希望多为老百姓服务。”周耀伟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1996年大学毕业,周耀伟来到鲁山县林业局实习,领导安排他到各乡(镇)实地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于是,他骑着自行车、带着干粮到乡间做调查,连续几个月不间断,初步掌握了鲁山的林地分布及病虫害情况。鲁山县林业局局长潘长青说:“正是周耀伟对工作的这份热情,县林业局决定留下他。

刚参加工作时,林农都觉得你就是个孩子,什么也不懂。对我没有信任感,工作就很难开展。”周耀伟说。成为一名森防人,如何做好森防事?让他陷入了思考。

面对林农的不理解,周耀伟没有泄气。在下汤镇新街村驻村期间,得知村民刘大园的杏树7年都没有挂果,他主动上门帮助解决问题。“你个小毛孩子,懂得了啥东西?”刘大园毫不客气。周耀伟进果园仔细观察,回到单位后多方查阅资料。在告知老刘是因为没有授粉才导致果树不挂果后,对方还是对他的意见置之不理。周耀伟急了,“你让我来治,不行你找我负责”。他通过嫁接等技术措施,让老刘的杏树第二年就获得了大丰收。“从那以后,只要经过老刘的果园,他都一定要摘几袋杏让我拿着。”周耀伟一脸喜悦。

林农逐渐从“不搭理”转变为“信任”,他也一路成长,从学生成了专家。

自己多学点,才能解决更多问题

我们下基层少,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耀伟扎根基层,懂技术、会电脑,利用专业技能帮百姓解决了很多难题。”河南省林科院研究员丁向阳评价。

虽是科班出身,但周耀伟始终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不断虚心向周围人请教,包括一些有经验的林农。“自己多学点,就能为老百姓解决更多问题,希望帮助他们增收致富。”这是周耀伟的想法。他乐于钻研新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为提高天牛防治效率,周耀伟根据不同树种、不同胸径、不同虫口密度等因素,将不同数量的药丸密封在主干上,达到防治天牛的目的。这是他原创的防治方法,除虫率达到90%,比传统用药管直接注入树干更加有效。在治疗果树腐烂病方面,周耀伟尝试将不同药剂按比例配置,花了3年时间反复试验。试验成功后,周耀伟调制的药剂很快在全县林农中推广,使患病果树的腐烂口都能迅速愈合,并生长良好。

一有空闲时间,周耀伟不是在学习,就是在研究新的防治方法。当记者问他是否觉得累时,周耀伟说:“这是一种乐趣,别人觉得苦,我觉得很高兴。每次解决问题后,看到农民脸上的笑容,心里就很温暖。

百姓的困难,就是工作的着眼点

周站长不仅技术过硬,而且工作踏实,不让林农在防治病虫害时走弯路。”鲁山县林业局副局长范留太道出了鲁山林农信赖周耀伟的原因。

2015年5月,鲁山经历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冰雹灾害。周耀伟凌晨4点多就跑到林农果园查看灾情,回来后立刻制定出一份林木救灾方案,并第一时间发放到林农手中。林农们迅速根据方案展开自救,周耀伟积极指导他们处置灾害。辛集乡村民殷朝银种植了60多亩元宝枫等绿化苗木,此次冰雹灾害使大部分苗木顶部折断,受害严重,按照周耀伟提出的涂抹“多菌灵+尿素”的救治措施,苗木生长基本恢复了正常,将损失降到了最低。“是周站长帮我抢救了这片园子。”殷朝银对周耀伟的帮助依旧充满感激。

我明年的大棚葡萄监测,周站长你一定要来指导啊。”在河扒移民新村,一见到周耀伟,村民王彦锋就迫不及待提出了请求。王彦锋曾误将自家葡萄园的虫害当成病害来防治,喷药后没有任何效果,周耀伟查看后,诊断病情对症下药,且药到病除,使王彦锋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他是实实在在地教我们,他说的我们都听得懂。”王彦锋说。如今,很多林农都积极主动地学习防治知识和技术,通过周耀伟的病虫害防治培训课程,现在面对一般的病虫害问题,也能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除了下乡帮助当地林农解决防治问题,周耀伟还在全国网络森林医院网站上在线解答全国各地林农的问题。目前,他解答的问题数量在全网站森林医生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