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创新服务学生模式 全面推进学生工作
自今年2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不断创新服务学生模式,把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成立党员工作站,才能知道依靠谁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率先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中成立党员工作站,工作重心下移,积极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党员工作站激活了学生工作内在动力,盘活了学生工作整体设计的一盘棋,抓住了学生工作的“牛鼻子”。
依靠党员工作站,服务学生有了好抓手。每栋学生宿舍楼设立党员工作站,每层楼设立党员工作组,每名党员具体负责1—3个宿舍,使全校2300多个学生宿舍、250多个班级都有了相对应的负责人。通过党员工作站,学校知道了服务学生应该抓什么;通过学生党员深入宿舍谈心交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通过“树立一面旗帜,唱响一种声音,办好一件实事,奉献一片爱心,带好一帮同学”创建“党员示范宿舍”活动,了解了学生想要什么。党员工作站发挥了学生党员的战斗力,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极大地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
依靠党员工作站,服务学生有了主心骨。在工作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根据新时期的学生特点,要做好学生工作必须变换居高临下以老师为主体的服务视角。要学会从学生看教育,从学生看服务,从学生看学生。党员工作站由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组成,他们与学生朝夕相处,最能发现问题,最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我们把准了“90后”大学生的思想脉搏,读懂并理解了他们的心理诉求,服务学生有了切入点,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服务学生有了落脚点,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
二、走进“三困生”群体,才能知道为了谁
学习上有困难、心理上有困惑、生活上有困苦的“三困生”最需要帮助。为此,学校建立了“三困生”档案,建立并完善了“三困生”帮扶制度,使“三困生”工作系统化、常规化。学生工作有了目标,才知道我们的服务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之困、生活之困、心理之困,“三困生”变成了“潜力生”,用心管、精心育、尽心帮成为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实行“4321”贫困生资助模式,服务学生通了“地气”。通过学生“晒家底”,由全校各个班级的学生投票表决,分值占40分;由班级贫困生认定小组,决定贫困生名单,分值占30分;系部审核分值占20分,学校最终决定贫困生名单,分值占10分。真正把贫困生资助工作办成得民心、聚民意、顺民情的民心工程。
三、开展宿舍访谈活动,才能知道“我”是谁
开展“宿舍访谈”活动,重新找到了迷失的“我”。学校长期坚持“宿舍访谈”,要求学工部、各系党总支部书记、辅导员、学生管理主任每周都要到所管辖的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进一步认清角色,找准位置,破解“我是谁”的身份认定问题。和学生打成一片,才明白“我”是一名为学生排忧解难的服务员,“我”是一名为学生干实事、办急事的执行员,“我”是一名为学生讲情说理的解说员,“我”是一名上情下达的通讯员。
开展“入住学生公寓”活动,提高服务学生的责任意识。学校要求学生工作人员值班期间必须入住学生公寓,当面听取学生的呼声,快速解决宿舍突发事件。宿舍有了安全感,学生有了幸福感,老师们有了责任感。责任意识进一步唤醒了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大学生宿舍不再是管理的盲区,而是培养健康人格,让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重要教育阵地。
四、开展“微观青春”拍摄活动,才能知道“他”是谁
学校利用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电影,让学生自觉完成对大学生活的理性认识。通过开展拍摄微电影活动,盘活了整个校园文化建设这盘棋,带动了教育教学多个层面的互动,激发了校园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微电影,“微”是形式,“微”中有大内涵,“微”中有大作为。学校有多个专业都与微电影拍摄密切相关,我们积极聘请教学一线老师为微电影拍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提升拍摄水平,从而使课堂教学变的更加高效,也使实践教学找到了最生动鲜活的载体,完成了由校外到校内、由教学到管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课堂教学完成了与实训教学的无缝对接。微电影拍摄活动打造了“学习、养成、体验、创新”四大平台,形成了院、系、班三级协调关系链,推动了教、管、学三方的良性互动。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