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有洁癖,宝宝遭殃了!郑州一婴儿小便频繁哭闹不止,原因曝光

15.08.2018  14:56

  河南商报记者 王苗苗

在提醒预防疾病时,大家都知道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可这爱干净也要有个度,过度干净,就是洁癖了,而日前,一位宝妈就因自己爱干净,让宝宝受了罪。

【意外】

宝宝尿尿疼,竟是因妈妈太干净了

不久前的一天早上,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大三附院)小儿泌尿外科门诊上,突然来了一位焦急地抱着宝宝四处询问就诊的宝妈。

在该科室坐诊专家黄岩主任医师的诊室内,宝妈说,自家宝宝近日小便频繁,且一到尿尿时就哭闹,觉得不对劲儿后,她才赶到医院问问。

经过尿常规化验,确诊宝宝患上了泌尿系感染,随即,黄岩对宝宝进行了对症处理。

就在就诊结束时,宝妈突然满脸疑惑地问道,"我很注意孩子的卫生,每次大小便后都给孩子清洗,怎么还会有炎症呢?"

听到宝妈的话,黄岩笑着解释道,女宝宝因为其特殊的生理结构,过度清洁会阴部可能会导致泌尿系统感染,作为家长不应该过度清洁,导致宝宝"被洁癖"。

【专家说】

细菌并不一定都是有害的!

其实在不少家长的潜意识里,细菌是危险的,只要抑制住细菌,宝宝的健康就有了保障,于是,在给宝宝选择沐浴用品时,大多数家长会选择有抗菌作用的。

但实际上,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

黄岩称,细菌不一定都是有害的,且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细菌,比如,消化系统就需要大量的有益菌参与,假如哺乳用具受到了过度清洁,那就会影响宝宝肠道菌群的建立,无菌的居住环境,反而不利于宝宝的发育成长。

【说法】

太爱干净不是好事 反倒会适得其反

很多家长都是想让孩子健康,才会特别关注消毒问题,可事实上,过度的清洁,有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黄岩将有过度清洁迹象的家长分为以下几类:

1.过分洗手、洗澡型

此类家长会有如下表现:宝宝碰什么东西,都觉得上面有细菌在"侵害"宝宝,随时做好给宝宝洗手的准备。

其实,婴幼儿的皮肤表面有一层皮脂,这层皮脂有防止外部刺激和感染的作用。

如果给宝宝过度洗手、洗澡,就会让这层皮脂缺失,尤其是在干燥寒冷的冬天,宝宝皮脂分泌相对较少,家长们更要注意,不要过度频繁地给宝宝洗手、洗澡。

2.过分环境消毒型

此类家长会有如下表现:经常用消毒剂擦拭家里的地板、沙发、桌子、孩子的玩具,只要是宝宝接触过的东西,都恨不得做无菌处理才踏实。但事实上,宝宝自身有对抗病菌的免疫系统,过度清洁反而会破坏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加宝宝患病几率,尤其是使用各种灭菌的消毒剂,突然的病菌袭击,反而更容易让适应"无菌"状态的宝宝无法抵抗。

3.哺乳期间频繁给乳头做消毒型

此类家长会有如下表现:每次在喂奶前后,都要给乳头做清洁消毒。

这样做,一是会让宝妈使用在乳头上的消毒剂,有可能会被孩子吃掉,且对宝宝肠道系统发育也不好。

这是因为,宝宝的肠道内本身是含有菌群的,这里面的有益菌可以参与食物消化,但如果宝宝完全不接触细菌,肠道系统也很难发育成熟。

【提醒】

过度清洁不见得好 反而会使宝宝抵抗力下降

在黄岩看来,假如宝宝长期生活在"无菌"的环境中,自然接触到的微生物就很少,以致导致自身免疫力低下,一旦与外界"亲密"接触,宝宝就会生病。

"这样的宝宝现在是越来越多了,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更容易因免疫力低下,引发过敏、罹患疾病。"黄岩称,家长爱干净、讲卫生并没有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但要注意一个"",要知道万事过犹不及,"小孩子喜欢到处摸,勤洗手是对的,但过度注重周围环境的消毒,就不一定是好事儿了。"

黄岩表示,医学上一直提倡"卫生假说",即人是伴随病菌和病毒等病原体长大的,病原体会让人生病,但它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

"卫生假说"适用于每一个人。对宝宝而言,过度爱干净不是好事。同样,对我们成年人来说,我们身上都有抗菌能力,一旦这种能力被破坏了,反而容易生病。

(首席编辑 徐驰 编辑 髙予妍)

【责任编辑:张雯雯 】